李剛道:“大帥知道你心裡面不服氣,你們之間的恩怨,可以私下解決,但是不能當著這麼多士兵的面,也不能影響到軍務。”

對方提出了大帥,郭春只能夠說道:“得令。”

李剛道:“大帥讓末將傳來一句話。”

郭春連忙彎腰行禮,說道:“末將在聽。”

李剛說道:“大帥說道:英雄莫問出身,漢祖眾將多為屠狗輩,忍字頭上一把刀,能忍胯下辱者,方能出人頭地,吐氣揚眉。某亦起於微,深信王候本無種,望君自礪。”

郭春只好說道:“多謝大帥教導。”

李剛說完這句話以後,接著說道:“大帥他接著說,郭將軍務必想盡一切辦法對付敵人的水師,只要你能夠滅掉敵人的水師,你就可以升為四川總兵,並且追封令堂。”

這就是郭春他一直的心病了,郭春雖然自己得勢了當官了,算是出人頭地了。

當官的都會追封三代,像是他一種母親是風塵出身的,官府是說什麼也不會封她一個誥命,這令他十分的難堪,只要提到這件事,誰提誰急,也變成了他一件心事。

他心裡想,他升不升官,發不發財無所謂,如果能給母親一個誥命,這才是真正的好事。

兒不嫌母醜,狗不嫌家貧,如果不是當年的母親賣身去養他們兄弟,他們估計早就餓死了,所以說他以這件事為恥,但是他卻是不恨他的母親,甚至他還特別孝順自己的母親。

當他得勢了以後,他就把母親由家鄉接了過來,永遠離開了家鄉,不在那裡,就是希望遠離這些知道他們過往的人,遠離這些流言蜚語,但是有些事情終究是無法隱瞞。

像被魯拔群這種別有用心的人打聽到了,就用它來大做文章,屢屢諷刺於他,讓他十分的憤怒,現在大帥向他許下了諾言,他大為興奮,他可是知道大帥的為人。

朱燮元他雖然功於心計,城府極深,但是他有一個好處,這就是從來都是說得出做得到,只要他答應你的,就一定會做到。

朱燮元領兵為什麼這麼厲害,打仗這麼厲害,三軍對他也都服氣,這就是因為他治軍嚴明,賞罰分明,說出做到。

郭春就知道,作為一個武將他的,出身又如此的卑賤,無論他立下的多少功勞,朝廷都不會封賞他的母親一誥命,但是如果由朱大帥出開口的話,估計馬上就能成。

朱大帥可是掛著兵部尚書的銜頭,五省的總督,皇帝對他都是非常的重用和信任,如果他開口肯定能成。

自從朱大帥接管了西南五省督師的職位以後,他們在平定和鎮壓奢安之亂的時候,就屢戰屢勝,終於把對方趕回了大方城,殺死魁首奢崇明和安邦彥,取得了最終的勝利。

內地的叛亂,打得大明亂七八糟,風雨飄搖,但是當朱大帥一出手,馬上就壓制住了劉賊的兵鋒,所以說他就是大明的擎天柱。

在沒有打贏夷陵之戰前,朝廷對他已經是極其的倚重,打贏了夷陵之戰以後,估計就是頂天立地的人物了,大明朝廷在南方所能依靠的,應該就是朱公了,如此一來,他所提出的要求,朝廷應該不會有所拒絕吧?

在對方有了這樣的保證以後,他大為振奮,馬上就決定,想盡一切辦法,也要幹這一票。

郭春不顧自己的屁股還有傷,馬上就召集他的一杆手下進行商量,該怎麼樣才能夠打敗華夏軍的水師。

他們這一票人,在長江也算是熟門熟路的了,算是地頭蛇,但是硬是給來自福建的海蠻子打得頭都抬不起來,每個人都不服氣,憋了一肚子的氣,就希望能夠想一個辦法,反敗為勝,但是對方實在是太強了,其作戰方式都是他們從前所未見的,這才處處捱打。

現在大帥下了死命令,大家沒有辦法,即使是硬著頭皮也得上,所以大家一起在想辦法。

只是對手過於強大,他們想盡了辦法,也都沒有什麼好的招數,想到了最後,還是郭春想出了一條辦法,他說這:“我們應該用火攻,我軍佔據長江上流,千艘火船順流而下,撲向敵人,將他們燒一個措手不及,然後乘無數快船直攻而至,必可以打敗他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