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城一直沉浸在一種奇怪的氣氛之中,特別是南京城被攻陷了以後,這種氣氛就更加的奇怪了。

在以前,一直都是由文官集團一家獨大,主導一切的局面,在這種勢力之下,就是皇權也得退讓三舍。

當年的魏忠賢,對文官集團進行了大力的打壓,把他們狠狠的收拾了一頓,但是也受到了瘋狂的反撲。

雖然魏忠賢對於文官集團的打壓,令他們氣焰大減,沒有之前那麼的囂張,但是文官集團在朝廷高層勢力的消退,並不能說明他們整體實力的減退,反而是加強了。

大明的官制,一向都是講究以小制大,充斥在各部的言官和御史們,可是把這些閣老和尚書們都吃得死死的,文官集團雖然不能主導一切,但是他們卻是可以在暗中左右一切,左右皇帝的行動。

但是劉家軍的崛起,既是對皇室勢力的打壓,同時也是對文官勢力的打壓。

在以前文官勢力,他總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之上,對別人指手畫腳,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,以賤人的標準自我要求。

他們這種做派,可是把皇權都壓得死死的,至於其他的集團,比如說武將集團和勳貴集團,簡直就不是他們的對手,在他們面前,屁都不是。

按道理來說,這一次江南的淪陷,半壁江山都丟失,他們的勢力會進一步擴大才對,因為這是皇權大舉衰退的時候。

誰知道在這時,他們文官集團也吃了大虧,這主要就是他們一直都以道德君子要求別人,而吳宗達和錢謙益就是他們所推出來的代表性人物。

當華夏軍出現的時候,他們文臣集團全力推舉的這些人,基本上都投靠了敵人,成為了降臣,這就令他們的臉丟大了。

如果說只是他們兩個人投降,還不能令他們勢力受到重創,但是從華夏軍公佈的訊息來看,整個江南的文人集團和仕林,基本上都投靠了華夏軍,投靠他們的人,猶如過江之鯽,多不勝數。

這就令文臣們一直自我標榜的道德,蕩然無存,他們也都明白了一點,這就是他們也都不是聖人和完人,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,也是同樣吃虧的。

文官勢力的衰退,令皇帝趁機掌握了不少的權力,至少他的話語權強大了不少。

比如說他乾綱獨斷的重用許建強,本來許多人是反對的,最終也是無法反對。

關鍵就是皇帝重用許建強,令他獲得了許多的東西,獲得了高額的回報,至少許建強弄來了許多的錢糧,令他的財政危機得到了一定的舒緩。

本來文臣對於皇帝重用許建強,是非常不滿的,搞不好這就是另一個的魏忠賢和劉瑾這般的奸臣。

不過作為內閣首府的周延儒也都沒有表示什麼不妥之處,周延儒就在說:“就連富貴人家,都會養兩條狗來看門,更不用說是皇上。”

大家想到了這一節,這就不在於糾結此事了,許建強雖然得罪了很多文臣,對他恨之入骨,但是他弄來了這麼多的錢糧,也令許多人對他非常的歡迎,就在此時,南方傳來了驚天動地的好訊息。

這就是大帥朱燮元,突然間出兵,在夷陵打敗了華夏軍六大主力之一的青州師,全殲了這一支部隊。

這是真真正正的勝利,巨大而又輝煌的勝利,朝廷聽到了這樣的訊息,那是真正的震驚了,歡欣鼓舞。

為什麼他們說這是驚天動地的好訊息,因為在以前,他們的軍隊也是經常的在吹牛逼,說打了多少勝仗,打敗了多少的敵人,但是這都是泛泛而談,根本不敢說實在的話,說提氣的話,只有這一次,朱燮元在奏摺上寫的相當清楚而明白,這就是全殲華夏軍青州師。

陣斬一萬四千首級,所有首級,全部堆放在夷陵城外東山腳下,築成京觀,以紀念之。

崇禎皇帝在看這奏摺之時,正準備回宮,聽到了這般的訊息,他可是欣喜若狂。

但是他有所保留,這就是現在大明朝,當官的都沒有底線的了,個個都是敢殺良冒功,虛報軍功,什麼牛都敢吹,像以前他們經常也收到過幾次聲稱為大捷的訊息。

但是最終還是一事無成,敵人越來越強大,他們越來越弱,最終失去了半壁江山。

因為有了疑惑,崇禎皇帝不得不向他的情報部門求助,詢問他們關於這方面的意見。

崇禎皇帝的情報部門,錦衣衛已經是廢了,徹底的被文官集團馴服了,成為了一個養老的部門,倒是所許建強統領的東廠,表現出非凡的一面,東廠實實在在的幹了幾件事情,為崇禎皇帝解決了不少的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