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聖旨一宣讀出來,可是令在場的百姓大譁出聲,憤怒不已。

因為以前他們是聽到傳聞,說朝廷要攤派,許多人都心存幻想,認為朝廷不可能也不至於如此的竭澤而漁,對百姓敲骨吸髓式的壓榨,這是殺雞取卵呀,只是別有用心的人造謠生事,經歷了現在這一件事,算是讓他們死了這條心。

陳通文在劉遠橋這裡受了這麼多的氣,丟了臉面,他就想看看,這聖旨一出,劉遠橋他還笑得出來否?他就等看劉遠橋出醜,無論是對方臉色蒼白,失魂落魄,還是氣得破口大罵,他的這口氣也就算是出了。

誰知道劉遠橋他聽完聖旨以後,他說道:“上天有好生之德,聖人應該以仁恕治百姓,現在朝廷對百姓竭澤而漁,奈三府百姓生計何?乃是亂命也?恕臣不能接旨。”

按正規流程,這聖旨宣讀出來以後,大臣就必須說道:“臣接旨!”

如果拒不接的話,也必須說明理由,封還聖旨,在大明封還聖旨,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實力的,要知道聖旨代表著皇室和朝廷的雙重命令,也代表著他們的權威。

如果如果你拒不執行,他們一定會收拾你,搞死你,一般來說,像這種加稅的聖旨,只有那種純文官出身的清流官員,才敢拒絕,才敢封還聖旨,像當年的鳳陽巡撫李三才,他可是有身負天下之名,又有東林黨全力支援,才敢封還皇帝的聖旨,對皇帝都敢諷刺,但是李三才是一個文官,有整個東林黨為他搖旗吶喊,在背後撐腰,放眼大明朝廷的武將,可是沒有人敢這麼幹,即使他們實在是不願意交出這麼多的銀子,也許能先把聖旨接下來,然後再來一個軟對抗。

像劉遠橋這樣一個地方巡撫,如果是封還聖旨,也都不是什麼稀奇的事,但是劉遠橋他這一個巡撫,可是跟許多的巡撫不一樣,他不是正統的文官,廕監出生,非正道出生,雖然是衍聖公的女婿,卻缺乏仕林的支援。

他居然當眾的封還聖旨,這得有多大的底氣,要知道這種只有那些清高的文臣,才敢這麼做的,他們有後臺,有名聲,又是光棍一條,不怕皇帝,像劉家這種家大業大,富甲天下的人,應該不敢如此才對?就連皇帝他們都認為,劉遠橋他們雖然會很生氣,很憤怒,最終還是會把這銀子上交上來,因為胳膊是扛不過大腿的。

但是他居然當眾的就拒絕了,不是私下的或者是暗裡面拒絕,而是公開的,毫不猶豫的拒絕了。

陳通文他不禁憤怒,他大聲的說道:“你就是違抗聖旨,你可是知道,違抗聖旨的下場。”

劉遠橋他說道:“此乃是亂命,不敢奉旨!”

陳通文他大為氣憤,他說道:“反了!反了!來人?把這一個違抗聖旨的狂徒給我拿下。”

陳通文他一聲令下,這些同行的錦衣衛齊齊出動,準備拿下劉遠橋,要知道他們早就看劉遠橋不順眼了,他們可是錦衣衛,天子的親兵,誰知劉遠橋根本就不當他們是一回事,看見對方如此飛揚跋扈,他們早就不順眼,只想辦他了,現在他居然敢當眾的公然違抗聖旨,這就是死罪一條。

這些錦衣衛一起拿出了繡春刀,準備撲向了劉遠橋,劉遠橋卻是紋絲不動,一點害怕的神色都沒有,這種氣度,很有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之勢。

這時候有一個老頭站了出來,他大聲說道:“巡撫大人為我登州百姓硬扛聖旨,我等百姓也應該站出來,保護巡撫大人!”

這老頭應該是地方的耆老,他一聲令下,就有無數的百姓站了出來,積極的站在了劉遠橋面前,保護著他不讓錦衣衛傷害他。

邵俊文他大為生氣,他說道:“反了!反了!你等可是知道,這是違抗聖旨,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,你等要諸滅九族嗎?”

現在的朝廷,畢竟有很大的威權,他們可以憑著皇朝廷的威權,就可以嚇倒這些人,令他們不敢亂來,往往就憑著朝廷的一個威名,就可以嚇倒這些刁民,誰知道現在這些老百姓聽了以後,都沒有害怕,反而義而反顧,向前一步。

特別是領頭的那一個老頭,他說道:“我不怕!”

此老頭說的如此的斬釘截鐵,這可是令邵俊文他有些好奇,他就問道:“為什麼?”誰給你勇氣了。

這老頭大步向前,衝著邵俊文說道:“因為死了一個我,還有千千萬萬個我,巡撫大人只有一個。”

這老頭大步向前,逼向錦衣衛,他後面的百姓也都跟著一起,毫無畏懼的大步向前,這可是拿著繡春刀的十幾名錦衣衛,但他們嚇得連連後退,他們雖然是拿著刀,但是對方可是有上千人上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