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謙益和司徒唯一的擔心也都不是多餘的,而是很現實的一個事情。

別的不說,就以當年的太祖皇帝為例,朱元璋他在圍攻吳國的張士誠的時候,蘇州的軍民上下一心,堅持抵抗,打了半年之久,這讓朱元璋十分的震怒,認為這些人都是心向張士誠的,在攻破了蘇州以後,把張士誠的部屬殺個乾淨,殺不乾淨的,就把它們變為賤民,就連整個蘇州城的百姓,都被他們集體的懲罰,蘇州城的賦稅比其他地方高出了一倍,這是太祖皇帝時代就定下來的規矩。

現在劉軍已經拿下了南京城,已經控制了這個地盤了,這些人就應該見好就收,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了,如果激怒了劉軍,他做出這樣的事情,最後受苦的,還是這些南京城的老百姓。

錢謙益他救這些百姓,主要就是為了收攏民心,積累他個人的聲望,並不像另外這一位司徒惟一,司徒唯一他只想救更多的人,讓百姓少受些苦而已。

錢謙益他則是有些想法了,他希望在劉布面前有所表現,在大明他就是宰相級的人物,劉家要拉攏於他,開出的價碼不能低吧,如果他又能夠做出令劉家都十分欣賞的事情,他的地位自然就不會低,他錢謙益可是一直以蕭何自比的人。

其實更應該是跟李善長相比,只是李善長的下場不好,他才不敢跟李善長相比。

他錢謙益就知道,劉家新崛起,跟本就無人可用,像他這般的天下名人,只要表現的好,肯定就會能混一個好差事。

錢謙益他就是一個官迷,十年寒窗苦讀,就是為了當官,但是他卻不能稱是一個運氣好的人,在科舉方面,他的運氣好到了不得了的地步,順風順水,就是別人眼中完美的物件。

但是在官場上混,卻顯得仕途坎坷,非常的不如意了。

當然他所謂的不如意,指的是他沒有當到首輔,匡扶明主,治理天下,任何一個文人,自然就是學而優則仕,希望自己能坐上丞相的位置,宰輔天下。

他錢謙益距離做丞相的位置,也就是一步之距,卻是被無限地推遠,這成為他人生的一大遺憾。

也就是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在大明當上了首輔之位,他才死心,落入劉家軍手中,稍加威逼,他就決定投降了。

既然已經投了劉家軍,就必須考慮在劉家軍之中的地位問題,就必須想辦法往上爬了。

他錢謙益相信,他名聞天下,但是這並不足以讓他坐上一個好的位置,劉家父子跟大明的官場可是不同,最大的不同,就在於不會認同你的名聲,或者是論資排輩就會把你任命為高官,而是看重你的能力。

劉家父子用人,好像有點像是一代名人王猛的用人方式,這便是用人唯才,不在乎參與清。

這意味著他必須展示出自己的才能,才能令劉家父子另眼相看,否則這是不可能混上一個好差事。

而且這次這一件事情,他還是非常的熱心,他雖然世居蘇州,但也長居南京,在這裡期盼,能夠混一個差事,也不把自己當成外人,看見劉家大軍在城中行動,使大量的百姓深受其害。

錢謙益就在想,如果能讓劉家大軍撤出這裡,百姓才能夠免受刀兵之苦,所以才會主動請纓。

不過他的魄力還是有所不夠,劉布一句出了事你擔待,就把他給將住了,令他不敢多言。

反而是司徒唯一,他光棍了許多,擔著就擔著,能救一人就算多救一人。

劉家軍體現出極其強大的軍紀,完美的體現什麼叫做令行止禁,靜如山嶽,動如脫兔。

本來他們一直就在城中負責執行任務,追繳敵人,清除殘黨,搞得城中雞飛狗跳,烏煙瘴氣的,殺聲沖天,亂成了一團,極端的混亂。

但是在接到命令了以後,他們也都毫不猶豫,立馬的撤退,各支部隊有條不紊,按照命令,撤到指定的地方。

劉家軍跟別人有一點不同的地方,這就是其軍紀嚴明,絕對不會燒殺搶奪,如果是讓其他的軍隊如官軍進入這裡,只怕會大開殺戒,大多數士兵忙於搶劫和姦**女,根本就無法召集部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