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明南京城建成了二百多年以後,也都沒有任何一支力量,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對他進行包圍。

當年的靖難之亂,朱棣的軍隊在抵達金川門附近以後,明軍就開始投降了,根本沒有發生大型的攻防戰,看見風聲不對,朱允文就放火**,迅速的脫身了。

可以這麼說,劉軍差不多是大明建國以後,首支包圍南京城的軍隊。

儘管劉軍對這裡進行了包圍,但是城中的軍隊還是多方的突圍,派出了使者,去各府各縣求救,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派兵來救。

南京就是江南的關鍵,如果這裡被攻下來,整個江南也就是完蛋了,再也無險可守,相信這些州府的官員,他都知道什麼叫做唇寒齒亡,如果南京一下,他們這裡的地方,也都保不住,而且朝廷也都不會坐視南京城被攻下來。

所以徐國公他才會信心十足的守住這裡。

讓他出去跟這數十萬劉家軍進行血戰,他肯定不敢去,因為註定失敗的,城中的守軍以老弱病殘居多,根本就不是這些虎狼之師的對手,就算是他自己也都是,老成這樣,再也不是提刀上戰場的年紀了,而他手下也都沒有什麼能將上戰的悍將。

南京城當年的勳貴後人,雖然很多,但是這些人經歷過百年的富貴,於後院之中,長於婦人之手,早已經沒有了先輩的勇武和血性,讓他們去吃喝玩樂,他們十分擅長,讓他們去打仗,去拼命,這可就不行了。

所以徐國公他就制定了堅守的戰略,那就是憑著南京城高大的城牆,他可以對此在行進行堅守,只要堅守數月,各地的援軍雲集,北方的援軍抵達,就是劉家軍的末日之時。

甚至他還做了後備計劃,做後備計劃,就是一旦南京城龐大的城牆沒有辦法守衛,被敵人多方的突破,他們就退守內城,就退守南京城的皇城,繼續進行抵抗,只要他們還在抵抗,就能把劉家軍的數十萬大軍拖在了這裡。

只要他能夠把劉家軍的數十萬大軍拖在這裡,他們就騰不出手去攻略江南的其他州府,這也算反過來支援其他的州府,讓他們得到足夠的時間,從容的準備兵力,從容的支援。

所以說南京城與這些地方的關係,那是一損俱損,一亡俱亡。

徐國公他一方面組織軍隊上城守住城牆,另外一方面,他就召集了各大家族的壯丁,讓他們協助守城。

一開始這些權貴們還是非常樂意的派出他們的家丁去守城,因為他們明白,一旦破城了,他們也都沒有好日子過,但是自從劉軍往城中投遞了大量的傳單以後,就令這些就像這些權貴們做事束手束腳了。

因為劉家軍可是說的很明白,如果有誰敢幫助朝廷守城,殘破之日,他們會血腥屠殺,雞犬不留的。

對於這些朝廷的貴族和勳貴來說,他們的富貴與朝廷掛鉤,那是一損俱損,一榮俱榮,但是對於這些當官的或者是富人來說,他們的富貴自己掙的,沒有必要跟朝廷掛鉤。

他們在平時,也沒有享受朝廷的權力,現在也都沒有必要在朝廷有難的時候,為之殉葬,被他拉下水去。

只要他們保持中立或者是不做出敵對劉家軍之事,相信無論是誰坐了天下,都不會為難於他們,但是如果他們為守城的軍隊提供壯丁,提供糧響,他們就有足夠的理由收拾了。

所以當這些傳單傳出來了以後,就令城中的富戶和權貴人人自危,他們在響應徐國公的號召方面,沒有以前那般的踴躍,不再有錢捐錢,有物捐物了,因為他們明白一點,現在朝廷已經是快要失去南京了。

一旦劉家入主南京,肯定會追殺前朝餘孽,他們可不想被劉軍列入了前朝餘孽的行列,加以打擊。

要知道無論是誰坐了天下,對於前朝的餘孽,反對他們的人,都是趕盡殺絕,一個不留的,這些方面就連太祖皇帝都是如此,更不用說是其他的人了。

所以徐國公他再次號召這些富戶和貴族,捐錢捐物的時候,他們都變得畏畏縮縮,不肯認捐,不肯給人了,說什麼也不肯幫忙了。

甚至還有人公開的說道:“守城是當官的事情,與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無關,無論是誰來了,咱都得納稅,都得交錢。”

這樣的論調,可是令徐弘基他都,為之震驚不已,難怪老人會說:“國之將亡,必有妖孽!”大明他才這樣的局面,居然就出現了這麼多的妖孽,真是令人感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