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家軍這一次制定好的策略,那就是全力以赴的南下,謀取南京城。

拿下南京以後,以此為核心,四處的征伐,把南直隸的十四個府全部都拿下,完成對其控制,控制了這裡以後,就可以切斷大明與福建、湖廣、兩廣的聯絡,說白了也就是切斷他跟南方之間的聯絡。

大明他的首都至於北京,這在戰略地理位置上確實是十分重要,其在扼守遊牧民族南下,反擊蒙古方面都非常的好,但是其地區不產糧,需要南方的錢糧器物來供應,這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
缺乏了南方的錢桹器物的供應,他們的日子會非常的難過。

大明能夠屹立不倒,兩百多年有這麼多人發生叛亂,都被他們迅速的平定,迅速的鎮壓了,就是因為他們富有四海,現在連他們富有的地方都被壓垮了,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能力維持其龐大的軍事力量,同時對付流寇、建奴、劉家也會讓其非常的吃力。

劉家軍把這種戰略叫做截源,說白了就是給大明放血。

劉布出生於明將,但是他也明白一點,他們之間算是判亂了,如果如果他們兵敗了,下場會非常的慘,追隨他們的人,其下場也都會非常的慘。

大明朝廷對於政敵,歷來就是趕盡殺絕,就連當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,在打敗了他的對手陳友諒、張士試、方國珍等以後,不單止把這些人部屬都殺光,還把他們的後人都貶為賤民。

所謂的賤民就是男的世世代代為奴,女的世世代代為娼,不但要自己倒黴,還得子子孫孫都得倒黴。

在這種政策的恐嚇之下,令許多人不到萬不得已,絕對不會造反,因為其代價是極其慘烈的。

但是當百姓走投無路的時候,即使下場再慘烈,他們也都照幹不誤。

比如說劉家軍,他們的實力擴張到了一定地步,朝廷就不會允許他們繼續擴張,他們是不進則退的局面,他們就算是想全身而退,做一個富家翁都不可能,如果他們不舉兵起義,朝廷就會把他們殺了充軍餉,朝廷在幹這些事情的時候,也都是非常的熟悉的。

至少在所有人的眼裡,劉家軍算是被朝廷逼反的,就是朝廷為了向他們索要軍餉,索要攤派,才造成了這樣慘重的後果。

到了他們出兵揚州,大舉進擊江南,劉家軍也都明白一點,他們是真的無回頭路可走,真的是不可能跟大明共存了,所以他們也都正式的傳檄天下,號召天下的百姓、豪傑舉兵反抗朝廷,造大明的反。

在收買民心方面,向來是劉家軍的長項,他們一直就很注重這方面的宣傳。

比如說他們的造反,其實是野心膨脹的結果,但是在他們的宣傳和包裝之下,變成了是受朝廷的欺壓,飽受欺壓,在忍無可忍之下才舉兵造反的,這就叫做順應民心,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。

而且在他們起兵了以後,他們的宣傳處的編制更是迅速的擴大了十倍以上,主要就是宣傳他們劉家軍的好處,竭盡所能的詆譭和說朝廷的壞話。

不過現在的朝廷,在老百姓的心目中,他的形象那是一落千丈,那是非常的臭,讓劉家軍這麼一詆譭,民心更是流失得厲害。

劉家軍他作為新崛起的勢力,對於朝廷來說,他差不多就算是光腳的,他可以他在拉攏民心方面,有朝廷都沒有的優勢,那就是他可以許諾不納糧。

他們的宣傳處,可是編成了兒歌,到處在傳唱:吃他娘,穿他娘,劉軍來了不納糧!

現在天下的百姓,都承擔著極其繁重的賦稅和徭役,辛苦一年,收入十之六七都要交稅,交給了朝廷,自己辛苦一年到頭,連吃一頓飽飯都吃不上,每個人都深受壓迫,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就差爆發了,也都可以說,每個人都深受賦稅徭役之苦,。

就是許多富戶都是如此,更不用說那些貧苦的百姓了,無數的貧苦百姓,他們是破產了,成為一無所有的流民。

所所以劉軍投其所好,提出了不納糧的政策,可是迅速的贏得了民心,贏得了穩定,可以這麼說,他們大軍所到之處,當地的百姓對他們那是壺漿簞食,紛紛的歡迎他們的到來,這是因為劉家軍說得出做得到,根本就沒有收稅。

當然劉家軍所謂的不收稅,是指不收田地稅,至於商稅,他們還是得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