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5章重點進攻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朱大典他官聲不是很好,因為他杯其的貪婪,公然的索賄,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人。
但是其能力卻是非常的出眾,當年在擔任山東左布政使的時候,發生了吳橋兵變,他可是統帥數萬大軍平亂的主帥人物,許多精兵猛將都在他帳下聽令,他也都能駕馭這些人物,統籌大軍,平定了吳橋兵變。
也就是因為如此,他當上了兵部侍郎、山東巡撫,在中都淪陷的時候,國難思良將,朝廷第一個就派他去撫淮,也是極大的信任。
但是在他撫淮期間跟劉家高度的勾結,這樣朝廷對他非常的猜忌,甚至朝廷還在想,如果不是有朱大典的放縱,他劉家不可能實力會擴張的這麼快。
甚至還在擔心朱大典會起兵進行呼應,所以第一時間就剝奪了他的軍權,然後再查他的罪證。
朱大典為官三十年,最擅長的就是揣摩上意,朝廷這些做法,可是令他十分的生氣,十分的震怒,他的想法就是我心向明月,無奈明月向溝渠,既然朝廷不信任他,他也都無可奈何。
所以他第一時間把權力進行了交接,把手中的兵權、權力交給了吳宗達,但是該要注意的情況和一些主要的問題,他就懶得說了,直接的就呆在家裡面,一副閉門待參的樣子。
巧的是吳宗達在撫慰江南期間,他跟朱大典的關係也都不是很好,吳宗達此人是清流中的清流,他喜歡以道德文章來論人,朱大典能力很強,也都擅長於利用各方的巧勁來壓服反對勢力,但極其的貪婪,所以當地的官員對他評價並不是很高,在士林和清流中的名聲這就更壞,大家都不喜歡他。
既然大家都不喜歡此人,吳宗達就更沒有理由喜歡於他了,以朱大典實權在握,拿朱大典沒有辦法,現在把他的權利都給接管了,就把他給投閒置散了。
從朝廷任命他接管朱大典的權利,他就知道朝廷根本就不看好於朱,所以也就沒有興趣扶持這樣一個人了,他知道說不定有一天,他還會奉朝廷的詔令,去把這一個人給收拾了,自然就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,自然也就不會請教於對方了。
雖然吳宗達在接掌了各種權力以後,感覺猶如一團亂麻,千頭萬緒,不知道從何說起,但是他就是低不下頭,去請教朱大典,而是把他手上的事情分給了幾個手下幕友師爺去管,然後就與一班文人墨客一起,在吟詩作畫,好不樂乎。
他這一種典型的懶政,在國家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候,居然還放下了主要的政務去吟詩作對,時人稱之為詩畫雙絕吳閣老,他還把這一種行為美其名曰稱之為無為而治,當有人指出國難當頭之時,他還振振有詞地說了一句:“如果這些事都要本座一人親力親為,又要這麼多官員做什麼,本座自己一個人把這些人的職務都兼了就得了。”
所以朝廷在這方面是雷厲風行,馬上就進行了人事的變動,安排了新的人去主管防務,其謹慎的使用朱大典,也都不能說錯,畢竟朝廷不知道朱大典與劉遠橋之間的真實關係,就怕他們勾結在一起,為禍會更烈。
而且他們的措施也得力,劉家在山東起兵作亂了以後,雖然沒有高舉反旗,但是這也都不是朝廷所能容忍的,他們派出了精銳計程車兵,對他進行四面八方的圍堵。
從地圖上來看,他們這樣子的做法一點問題都沒有,堪稱高明之極的做法,但是效果是怎麼樣,這就不好說了,比如說在北直隸的洪承疇和盧象升近在天子腳下,他們可以馬上的摧逼對方,讓對方去打仗去拼命,但是遠在江南的吳宗達,則是山高皇帝遠,朝廷的特使一來一往,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,想摧逼他,這就不容易了。
如此一來,吳宗達他算是山高皇帝遠,朝廷根本拿他就沒有任何的辦法,吳宗達,他現在還有閒情吟詩作對,就是因為他只是負責統管整個江南的軍務,調遣軍力去攻打山東。
但是真正負責攻打山東劉家的,又是另外一位能人,這就是廣東巡撫熊文燦。
照他吳宗達的意思,這打仗的事情就是他熊文燦的事情,與他無關,他只要把兵力安排好,把兵力排程好,剩下的事就是他熊文燦的事情了,他堂堂一個文臣,讓他上陣打仗,這是有**份、有失斯文了。
而熊文燦則呆在了廣州,他因成功招降鄭芝龍,撫閩政道人和而聲名大噪,由於熊文燦在福建任期的政績卓著,於崇禎五年二月掛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使銜,總理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。
熊文燦遠在廣東,要到任也都需要時間,而且更重要的是熊文燦他在廣東擔任廣東巡撫,可是當的好好的,對於調任五省總督,一點興趣都沒有,他知道這可是一個苦差事,所以便上書“五難四不可”,竭盡推託。
但崇禎仍委以大任,堅持任命他為五省總督,率兵北上進攻山東,一方面是朝廷的任命,一方面又是他極力的推脫,這一位五省總督什麼時候到任都是一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