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傳庭的叛變,令盧象升為之震驚,雖然他當眾大罵孫傳庭沒有骨氣,投靠了劉賊,是個無恥的小人,但是他同時也都明白一點,孫傳庭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,這樣的人,投靠了劉家,可以說讓他們如虎添翼。

就不要說孫傳庭進士出身的事情了,雖然說進士出身在大明都算十分高貴的存在,十分難得的存在,但是盧象升知道,一個進士出身並不能說明什麼。

大明每三年就取士,會產生三百多名,有足夠這方面的人才和儲備,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進士出身的人都能夠出則為將,內則為相,能夠剿滅流寇,會打仗的就更加的少,而偏偏孫傳庭就是這一種人,其人能力極高,文能提筆安天下,武能馬上定乾坤。

這是極其優秀的人手,大明都拿不出幾個這樣頂尖的人才,結果居然讓劉家招攬了去,一旦其跟劉家的勢力結合,為禍之烈,將難以形容。

也就是因為如此,盧象升他才會為未來而感到擔憂,劉家的勢力在做大,而大明的勢力卻在衰退。

本來山東就是大明重要的糧食產地,輸出各種物資的一個地方,他也是提供了大量的賦稅,結果朝中的諸位官員,鼠目寸光,居然往這裡攤派這麼多的錢糧,官逼民反,最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慘劇。

不知道朝中諸公,他想到這裡的時候,會不會為此後悔,在盧象升的眼裡,山東是屬於反賊,還是因為朝中諸位官員的官逼民反。

盧象升就是一位十分合格的忠臣良將,朝廷命令他去平叛,去消滅劉家軍,他不敢不去,也不能不去,正所謂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

雖然知道萬般的困難,但是他還是硬著頭皮去了,大不了以一死報家國,只是他不免憂傷的想到,如果自己死了,自己這一支龐大的軍團完了,不知道大明還能派誰來對付他們?

回到了戰場,雙方還是在浴血廝殺之中,殺聲沖天,喊殺不斷。

要知道他們現在可是在攻打城鎮,在所有的戰鬥之中,蚊附攻城,也都是最為慘烈的,死亡最多的戰爭,這樣的戰鬥,是典型的消耗戰,也都是拿人命去填。

任何一個兵家,都把攻城視為最後別無選擇的以一種方法,正所謂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戰,攻下其城。

朝廷是很難以用外交或者是謀略的手段,來解決劉家這一新興的勢力,所以只能夠採用軍事武力的方法,對他進行壓制,但是他們可不是好對付的人。

劉家軍士兵作戰也都非常的頑強,現在盧象升也透過多種手段,瞭解到劉遠橋他的做法,劉遠橋他現在就是公開的聲稱,什麼齊人治齊,拉攏了地方的勢力,一起的對抗朝廷。

這隻怪朝廷他沒有考量問題周詳,還是把整個山東的人民,都推到了對立的一面去,現在這些人奮起反抗的時候,他才知道悔之莫及。

流寇是這樣,劉家也是這樣,也都不知道有多少流寇和劉家這樣的勢力潛伏在期間,到了此時此刻,他也不免感到有些心累,這樣子打法,什麼時候才是一個頭?

第二天的廝殺,是最為慘烈的,因為一開始,雙方就都是進入了短兵相接,兩軍交戰的地步。

為了奪取城牆,雙方那是進行的浴血的廝殺,大批明軍士兵,前赴後繼湧向了城牆,蜂湧向前,往上湧過去,準備奪取城牆。

但是劉軍也都進行了十分頑強的抵抗。

而且劉軍跟他們以前的敵人都不同,因為他們是使用火槍的,使用火槍的部隊,就不會跟你近距離進行搏殺,而是遠距離的就將你射殺了。

這就讓朝廷軍隊的損失非常的慘重,半天下來,堆在了城牆底下的屍體一米高之多,可用屍積如山,血流成河形容。

看見了傷亡如此的慘重,卻不能撼動南皮城的分毫,盧象升他也不免茫然。

朝廷擔心他出工不出力,所以派來了監軍使,雖然現在還沒有到,但是他可以想象,當監軍使到的時候,會摧逼的更急,他計程車兵就會死的更多。

攻打城市,這是用人命去填,不攻打又在違抗聖命,盧象升他是有些為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