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8章捉襟見肘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京城是大明帝國的首都,毫無疑問的核心區域,如果是以往,朝廷即使是再困難,也不會在這裡有所攤派。
因為畢竟是帝國的首都,天子腳下,這裡的官員也都多的不得了,特別是清流官員集中地,稍有不慎,就是彈劾上書,鬧得天下沸沸揚揚,就連皇帝都扛不住,所以但凡有所攤派,都不會在這裡搞,稱不上政通人和,但至少是不會胡亂攤派。
這一次大明朝廷火燒眉毛,沒有辦法選擇了,只能出此下策。
大明的財政一直就是處於崩潰的邊緣,他們每天都是拆東牆補西牆治理,填上了窟窿別的地方又出現新一個,但是大運河的被切斷,令他們再也沒有辦法玩這一手了。
所以劉家軍的舉動,也變成了打中他們的7寸要害,他們說什麼也都沒辦法無視了,只能想盡一切辦法,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去對付劉賊,至少要奪回運河控制權。
大明在北方還是有幾個行省,不用完全依靠運河運送這稅銀,但是偏偏這幾個省不是戰亂,就是自然災害,大多數處於災荒的年份。
不用朝廷拔放錢糧賑災就算是不錯了,就算朝廷敲骨吸髓,想從這個地方用來弄錢,這也需要時間。
朝廷的官員,他們都知道,如果不把京城西直門之外這十幾萬大軍弄走,遲早必生大亂。
所以他們才使用這樣的招數,從京城這裡大搞攤派,先收一筆錢上來再說。
如此一來,這幫當官的個個可是樂的笑眯眯,因為他們又可以從中伸手撈一筆錢,彌補前一陣子捐款的損失,老百姓則是叫苦連天,怨聲載道。
京城畢竟是京城,大明最為富裕的地方,當官的下定決心搞錢,他們還真是搞到了不少的錢,這些錢最終交到洪承疇和盧象升他們手上有五十萬兩,作為他們的軍費開支。
可以想象,到他們手上的都有五十萬兩,而經過這些官員層層的雁過拔毛,層層分潤,收上來的都不知道有多少,難怪京城的老百姓他們是怨聲載道。
不過就是怨聲載道,他們總算是湊出了一筆救命錢,馬上就讓洪承壽和盧象升的軍隊發下去,發給下面的軍隊,然後讓他們馬上開拔。
朝廷就是再傻,也都知道這些當軍官的,就沒有不克扣軍餉的,所以為了防止朝廷好不容易弄來的一點救命錢,都被這些當軍官的給貪汙了,所以這一次發響由六部的給事中、和都察院的御史們拿著花名冊,去軍營發,一發就是兩個月的軍餉,但是卻必須按人頭髮,不能軍官報多少上來,就是多少,否則的話,錢就要被他們給貪走了。
如此一來,又令軍官們極其的憤怒,要知道軍餉一向都是由上級撥給將軍,再由將軍撥給各級的軍官,這都已經約俗例了,這也是將軍、軍官們權威的體現,現在好了,直接就是不發,直接發到士兵手上去。
這一手學的是劉家軍的做法,但是劉家軍他不是劉賊嗎?不是咱們的敵人嗎?為什麼要學他們的招數?這也是對當官的極度的不信任,這也令這些軍官將領們怨聲載道,認為長此以往,將不聊生。
不管怎麼樣,好不容易是湊到了一筆銀子了,所以讓他們馬上的南下前去剿滅山東的劉賊,但是他們在籌措的過程中,可能存在一些問題,那就是朝廷欠的是軍餉和糧餉,他們只是湊了軍餉而已,但是軍糧還是沒有湊足。
要知道人是鐵,飯是鋼,當兵的不可能餓著肚子去打仗,朝廷只是顧著給他們籌措銀兩,倒是忘了軍糧,最後沒辦法,只能夠讓他們先拿著銀子去城裡面買糧,買到糧食和棉衣後大舉的南下。
但是京城中的商人,從中發現了商機,他知道這麼多人要買糧食,肯定會造成很大的需求,所以他們馬上就提高了糧價和棉衣的價格,這些價格只能夠勉強讓人吃飽和穿上一身新的衣服,然後就得去拼命打仗了,手中的錢轉眼就流入了商人們的手中。
這就令士兵們怨聲載道了,本來一發兩個月響,士兵們還是高興的,銀子到手了才是真的,誰知道這銀子還沒捂熱就得你拿著銀子去買糧食和棉衣,否則就得餓著肚子去打仗,這真是令士兵們給氣死了。
要知道朝廷發放糧響,他名為糧響,其實包括兩部分的,一部分就是糧食,一部分就是軍響,大多數時候這些士兵都得分開來發的,現在朝廷只顧發軍餉,糧餉卻是不發,得讓士兵自己去買,如此的神操作,這也沒誰了,真正的令士兵們憤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