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上劉布跟朱大典之間一向不和,他們矛盾重重,他們打在一起都有可能,他直接打上門去就是興師問罪的。

劉布他居然聽說朱大典主動的來他的軍營進行拜訪,他顯得十分的驚訝,畢竟是他的直屬上司,他馬上率領他的親信部屬來到了軍營門口,進行了歡迎,在表面上他表現出了足夠的禮儀,如果對方來興師問罪,來打他的臉的,他會毫不猶豫的回敬回去。

誰知道朱大典絲毫沒有問罪的意思,他一見面以後馬上就是高度的讚揚了劉布,讚揚他做得好,做得對,還居然撥來了一筆錢糧,表示對他進行嘉獎。

這樣劉布有點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,這一點錢糧他不放在眼裡,但是對方表現出的善意,令他覺得有些料想不到。

要知道他對朱大典可是有過分析,因為是他的敵人,所以他成立了一個檔案,專門負責研究對方,還喜歡研究對方的一些生活上的習性。

朱大典他有士大夫的驕傲,輕視一切,但是他為人傲慢而且極度的貪婪,在表面上他處處表現出自己是一個不愛錢財,高風亮節的文臣,事實上他比誰都貪,如果他不這麼貪婪,弄來這麼多錢糧,他也不可能穩坐巡撫之位。

要知道兩年前他不過是山東的左布政使,適逢其會,平定了吳橋兵變,在平定了吳橋兵變以後,他就迅速的青雲直上,這是因為他弄來了大筆的錢糧賄賂了許多的人,這才會獲得步步高昇。

在大明朝廷你如果不用銀子開路,想讓別人為你說話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朱大典因為他這樣子以後,所以他就獲得了更多的權利,獲得了更多的利益,最終如願以償的坐上了鳳陽巡撫和漕運總督之位,這可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肥缺,想當年李三才當上這位置,可是弄來了幾百萬兩的銀子,富甲天下。

坐上了這麼一個肥缺,朱大典他別無想法,只想在這個位置上太太平平的坐下去,太太平平的賺銀子,所以跟劉家發生衝突,就是傻子的行為。

既然朱大典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,劉布他也不能咄咄逼人,他也高度的讚揚了巡撫大人不辭勞苦,風塵僕僕的趕來解救鳳陽。

雙方都是像官場上的人物,雖然以前沒有什麼交集,但是現在這一試探,發現對方都是懷有善意,所以他們就有點心領神會了。

朱大典再次讚揚了劉布為國立下了天大的功勞,這一次雙方合作,正是攜手共創輝煌之時。

劉布則表示願在巡撫大人的指導之下,再接再厲,再立新功。

雙方這麼一試探以後,發現對方都有合作的想法,所以他們就進入了軍營裡面,進行密談,至於他們之間密談什麼,其他人都不知道,但是他們看見巡撫和總兵如此的和諧,如此的高興,大家也都十分的高興。

就朱大典的部下而言,如果讓他們跟劉家軍幹架,他們肯定是不敢的,他們連流寇都不敢去打,更不用說去打打贏了流寇的劉家軍了。

而劉家軍也不敢去招惹巡撫的軍隊,如果主動挑釁巡撫的軍隊的話,這跟造反又有什麼分別?這可不是每個人都敢幹的事情,至少在目前階段,劉家軍他沒有造反的想法,也都沒有這樣的膽量。

所以雙方合作就是最好的辦法了。

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他們兩個人之間相互激烈的對抗的話,佔便宜的只會是洪承疇,無論是朱大典還是劉布,都明白這一點,所以他才會稍微一試探的就馬上一拍即合了。

他們兩個人合作,也都存在著許多合作的空間,因為一個是鳳陽巡撫,一個是鳳陽總兵,大家都是在一個地方進行駐守。

這如果說是別的地方也就罷了,偏偏這也是大明最為富裕的江淮地區,也是大明最為重要的中都地區,誰坐上這個位置,都算是朝廷重臣,一方的大官了,如果大家能夠攜手合作,共創輝煌,大撈銀子這就是最好的做法。

至於洪承疇他不是五省總督,奉命剿滅流寇嗎?就讓他去專門剿滅流寇好了,他們這些人是沒有這樣的職責,沒有這樣的義務,所以他們兩個在大帳之中進行密談,主要的就是談如何的合作,如何的抵抗洪承疇的伸手。

他們兩個既然都是鳳陽的地方官,所以他們守土有責,在鳳陽境內的流寇,他們肯定要剿滅的,但是如果讓他們去剿滅其它地方的流寇,就不關他們的事了,五省總督洪承疇名義上有對他們有控制權,但是他們兩個合作起來,也可以聯合的抵制他們,雙方坐下來一談馬上就達成了一些協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