揚州,本朝揚州先後稱淮海府、淮揚府、揚州府,國朝初,在宋舊城西南角修起一部分,稱為舊城。

嘉靖三十五年,又在東邊故基上擴建新城,新城、舊城相連線,東西北三面長八華里,城門七座,東南兩面運河為城壕,北面新開壕與運河溝通,城市沿運河河畔發展,為運河四大城市之一。

城市道路在已形成十字幹道為主的方格網道路系統。運河一帶因航運興起成為商業中心,小東門、河水街繁華,飯店、旅店、茶樓、酒肆、貨棧、碼頭等鱗次櫛比。各地到揚州的商賈以及本地豪商巨賈居住在小東門、河水街一帶,劉家在小東門一帶也有自己的豪華巨宅,也有自己大量的商鋪,所以劉布他們來到這裡住,都不是問題。

揚州為淮揚名鎮,江南重地,但從地理和方言來看,揚州不屬於江南。

相信這兩點就是揚州人自己也認可,因為揚州挨著長江北岸,方言為江淮方言,與長江南岸,方言為吳語的蘇州並不一樣。

從歷史沿革來看,揚州至少不屬於江南核心區。

江南的概念發跡於宋,但真正走入人們心目中,還得是本朝,本朝蘇州、南京、揚州等城市的輝煌,多多少少讓江南這個詞彙有了富足、安寧、美好的意味,在本朝,已經有學者將蘇、松、常、嘉、湖五府列為江南經常性的表述物件,五府人民的生活習性、語言風格都極為相近,這五府也就是江南核心區域最初的寫照。

後來又加入了和五府習俗差不多的鎮江府和杭州府,形成了江南七府。隨後江南的概念就逐漸擴大了一些,很快江寧府也加入其中,於是又演變出了江南八府之說。

老江南八大名府的說法風靡一時。不過學術界的表述變化一直模糊不定,再後來,更多的人支援把跟老八府關係密切的紹興、明州(寧波)、揚州、徽州算入江南的行列。至此,由當初五府演變出來的十二府終於塵埃落定。

所以可以這麼來說:“五府”為江南核心,“八府”為傳統意義的江南,而“十二府”則是文化範疇上的江南。

從文化氣質來看,揚州是江南文化的一顆明珠。

江南不缺乏名城,更不缺乏有文化的名城。把揚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揚州與江南的神似,甚至可以說揚州曾經比江南更江南,大運河畔、長江邊上、東海之濱的揚州,它的繁華、它的富庶、它的舞榭歌臺、它的詩詞歌賦、它的琴棋書畫都和江南的蘇杭相通相媲美,因此杜牧把揚州當江南來吟詠就可以理解了。

“十年一覺揚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”小杜可是這麼形容揚州的。

劉布的精銳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了揚州,他們的軍隊雖然只是3000多人而已,但是卻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。

其森森氣象,沖天殺氣讓當地百姓為之驚歎。

劉布的軍隊算是齊軍,算是北方的軍隊,大明富裕的江南向來對於北方都是輕視的,認為北方的人野蠻、粗俗,而且這一次的流寇之亂,也是北方的蠻子們引起的,更加加劇了北方人南方人之間的予盾,對於北方人的討厭達到了極點,但是劉布他們的劉家軍又有一點點不同,劉家軍他們跟其他的北方的軍隊一樣屬於北方人,有著北方人的高大強壯,驍勇善戰。

但是劉家軍跟北方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同,劉家軍擁有很強大的後臺和靠山,他擁有強悍的領導人和嚴酷軍紀,劉遠橋可是十分精明的人,劉家之中也都是人才和精英輩出,他們知道普通的老百姓為什麼討厭北方人?還不是透過道聽途說說北方人的種種不好?

你可以道聽途說,說北方人的種種不好,他同樣可以派人造謠,道聽途說,說北方人的種種好處,劉家軍就是收買了不少的人,不停的說他們的好話,比如說讚美他的軍紀,讚美他們的名將風範和名臣風範,在這些謠言的包裹之下,又令他們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好名聲。

要知道這時候造謠就是成本最低的宣傳方式了,經常都是造謠一張嘴,闢謠跑斷腿。

他們也不算是造謠,只是宣傳而己,有一些人全力以赴的為他們宣傳,主要是介紹他們劉家軍的行事方式,介紹他們的軍紀和行事作風等種種方式,讓他們表現得與眾不同。

另外有一點,那就是劉家可是天下有名的富豪,他在江南也擁有極多的生意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,雙方已經做了很久以上的生意,可以說雙方都非常的熟門熟路了,既然是自己人,來自於鄉紳,就算是自己人,所以他們也都並沒有排斥劉家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