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獻策獻計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這宋獻策還是有一些見識的,向劉布提供一個確實可行,有一定執行能力的方案。
不過這人野心不小,一開口就是勸劉布造反的那一種。
對於造反這個勾當,劉布是有這個想法,但是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過,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他想要造反。
即使是最有遠見的劉遠橋,他也只是想組建一支軍隊,保護劉家的利益,保護家族的利益,只有劉布才知道明末的局勢有多麼的慘烈,朝廷、流寇、建奴三分天下,將北方打成白地,打得是狗腦子都出來了。
建奴能坐了天下,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兵力確實是強大,獨處一邊角之地,可無後顧之憂安心發展,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因為朝廷跟流寇拼了個你死我活,成功的撿漏。
有劉布在這裡,他們想撿漏,這可不這麼容易。
劉布有時候也在遐想,你努爾哈赤有十三副盔甲都敢起兵,我可不是隻有十三副盔甲,我比你更多,我為什麼不能插一腿,你只是比我早了二三十年而已,但是我有超越你,優勝於你的記憶。
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劉布內心深處的一個想法,沒有形成現實,沒有人勸他造反,也沒有人為他進行戰略層次的謀劃,現在這個宋孩兒,無意中就說了出來,當然這也有可能不是無意,而是他有意了。
劉布裝傻了,他說道:“為什麼山東不能作為稱霸天下的基地呢?”
宋獻策說道:“山東地處戰略要衝,乃是四戰之地,朝廷不會任任何人在此自立,朝廷就會不斷連綿不斷的派兵來攻打,直到對方有一方來倒下,這裡不產糧食,只能透過運河來運輸,只要卡斷了運河,北方就無以為繼了,朝廷必取之地,最好像建奴,取一朝廷長鞭難及之地,從容發展。”
劉布知這人有點料子,說道:“糧食和人口是關鍵,是不是這樣理解?”
宋獻策出說道:“即使再有能耐的人也得吃飯,有糧有響就會有兵,就會有天下人歸心,大明立國快三百多年,也把民心耗得差不多了,縱觀李唐、趙宋滅亡時該有的社會問題都有,達官貴人們驕奢淫逸,百姓們卻是吃不飽飯,自萬曆二十年開始,大明便是風不調,雨不順,百姓吃一頓飽飯都成奢望,現在大明誰能讓人吃飽飯,誰就是老大。”
劉佈道:“我可是沒有想過造反,只是想在亂世之中給自己找一片立足之地。”
宋獻策會意說道:“對!對!對!世道艱難,誰不是如此。”
劉布說道:“你現在看我這浮山一代怎麼樣?”
宋獻策說道:“公子大才,選了這麼一個得天獨厚,進可攻退可守之地。只是守成尚可,要成就天下霸業,那就不行了。”
劉布還是那句話:“混口飯吃而已,哪裡敢說什麼霸業,最主要是保證了家族的利益。”
宋獻策說道:“公子胸有大志,心懷天下,小人願意追隨,就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機會?”
劉布說道:“我這裡還缺一個贊畫,如果你有興趣的話,完全可以來嘛,待遇嘛好說。”
宋獻策道:“大人養兵的政策乃是養精兵,且看飯堂裡家丁的待遇,我還敢提什麼條件?在這現在的亂世之中,有塊瓦遮頭有頓飽飯吃,那就是非常好的事情啊。”
劉布說道:“是啊,現在混口飯吃都不容易呀。”
宋獻策道:“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會是很難,但是對於大人你來說也就是小菜一碟而已,十七萬兩銀子難道還不能吃頓飽飯嗎?
劉布暗自一驚,他說道:“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。”
宋獻策道:“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機緣巧合,大人在即墨大發神威之前,小人就在縣城之內,目睹大人的驚天手段,心嚮往之,所以才來投靠。”
劉布說道:“既然你瞭解過劉家,就知道劉家招人的規矩。”
宋獻策說道:“自然知道大人的規矩。這裡條件這麼好,正是頤養天年之時,宋某馬上派人回去,請父母一家老小前來這裡享福。”
劉家用人說的很好聽,是養你全家,福利好到不得了,也可以是控制人質的一種手段。
想當年朱元璋起兵之時,他用的也是這種手段,只要是大量出兵,他就會把大將的家眷都保護起來,以確保他不會用領兵之機乘機鬧事。
所以說他們這些東西其實也在遵循古法學習先賢,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,但是現在這社會就是如此,好的東西留存不下來,壞的東西倒是多如牛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