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布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和驚奇的是,作為本地第一大世家的公子哥,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養尊處優,生活舒適。

即使是沒有這些負面的評價,他也應該是屬於那種吃不了苦,不願意跟當兵的手下混在一起的人。

畢竟他是劉氏家族唯一的接班人,而且算是劉家三代六十年培養出來的未來主人,也就是傳說中的三代人培養出來的貴族了。

而且他的起點就極其的高,才進入了軍界,馬上就是五品的武德將軍了。

這個官銜在大明整體裡面不算高,但是分到地方上就不算低了,他已經是掌管一個地方上千兵力的長官,坐鎮一方的地頭蛇,實缺在身,非常的搶手的。

但是劉布他偏偏就是出乎所有人意外,他搬進了軍營,跟士兵們一起吃,一起住,一起參加的訓練。

當然毫無疑問他的訓練成績是最差的,不過也沒有人敢糾結他是否每天跑了10公里和做了那麼多軍事動作。

劉布他這樣做是親民的,是與士兵們打到一團了,但卻把劉羽和劉寧兩個親兵給坑慘了。

他們兩個都是定義為劉布的左右手,貼身的侍衛,無論劉布到哪裡他都必須跟著,即使在軍營裡也是如此。

自從劉福氣知道,劉布在劉家大宅裡面出了那種骯髒事以後,他下了死的命令,除了上茅房,都必須有有人跟著。

所以劉布參加訓練,劉寧劉羽兩個也跟著一起,劉寧畢竟是最精銳的邊軍淘汰出來,他是憑著自己的真本事,進入了劉家擔任今日的家丁,而且成為了劉布身邊的護衛。

但是他的堂弟劉羽就被坑慘了,劉羽他本來就是個富家公子,捐了一個百戶的官,但是且看劉布給他取的外號叫做空虛公子,就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貨色了。

每天跟著劉布訓練,累得要死,幾乎趴下來了,他一直在埋怨劉布,有誰做千戶軍官會這樣子做的?

劉布當然有必要這麼幹,透過親自參加訓練,瞭解這裡的運作,然後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管理這裡,雖然說他有一群得力的手下,最終來說還是得靠他自己,許多事沒有人天生就會,只能慢慢地學習。

說真的,大明的軍隊能腐爛腐敗到這個地步,還不是因為高階軍官們不在基層,根本都不瞭解下面人的生活,所以才會造成這樣子的結果,這叫官不知將,將不知兵,焉能不敗。

軍官們高高在上,士兵們凍著了,餓著了,有什麼心理負擔,有什麼事他們都不管,也都不想知道,只知道讓士兵打仗賣命,打仗也不顧士兵的死活,所以說這樣的軍隊不敗才怪。

劉布他決定改變這一點,因為他的部隊是為他打天下的,是為了保護他,守護他家族利益的,是他們的拳頭,是他們的親人,他不可能對他們什麼都不知,什麼也不管。

劉遠橋就是一個能人,他制定出來這一種養兵政策,其實是非常高明的,確實是為他們劉家招來了不少能打能戰能用計程車兵。

這與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軍戶制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。

其實朱元璋創立的制度有很多優越的地方的,憑著這些制度武裝出來的軍隊,打敗了強大的蒙古人,建立了漢人的王朝。

這制度優點,在於朝廷發地給軍戶們,能讓他們在這裡世代耕種,世代為兵,這樣子朝廷不用花錢就可以養出大批的兵來,藏兵於民,用之即調。

但是大明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,軍戶們基本變成衛所將軍們的私產,賺錢的工具,然後戰鬥力就沒有了。

想當初建國之時,他們隨便一個衛拿了出來,都敢直接的跟蒙古人幹架,而且還不落於下風的,戰鬥力還是相當的強的。但是到了現在,軍戶們都成了奴婢,沒有了糧食和土地,他們的戰鬥力也就徹底的失去了。

劉遠橋他的政策跟這些有很多相像的地方,但是他強力的執行了一點,那就是豐厚的福利制度,這有點像是西方各國職業軍人的制度了。

良好的福利待遇,自然就可以招來許多願意賣命的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