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佈道:“兒子認為,這些靠錢拉攏來的關係,在與權勢對碰的時候,沒人敢為我們家說話。”

劉遠橋有些驚訝的看了兒子一眼,然後說道:“看起來你好像是有些想法。”

劉布說道:“現在正是艱難的時候,朝廷無力,地方大亂,要想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,就只能靠自己了。”

劉遠橋說道:“本來想叫你再住上一陣子的,但是你如此的會惹事,沒有辦法了,收拾好行裝,明天回老家去。”

劉布從父親的臉上看不出什麼喜怒之色,但是並不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懲罰,應是一種保護,他心裡面在想形勢有如此的危急了嗎?

劉佈道:“父親,其實我們掙的錢也足夠多了,所謂千里為官只為財,掙的錢多不花,放在家裡也是跟石頭泥土沒有什麼分別,既然事不可為,為何不退一步海闊天空呢?”

劉遠橋這次算是驚訝了,雖然說這小子是隨口說來,但其中好像包括了一些道理似的,劉遠橋道:“祖宗留下來的家業不能在我手上而丟,否則就是不孝子之子,而且在為人處世,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,是沒有艱難險阻的,凡是遇到艱難險阻便退縮,還能成什麼事?”

劉布只好恭恭敬敬地說道:“兒子受教了。”他算是明白了一點,在這個家只要你討好了老爹,討好了奶奶,你就可以像螃蟹一樣橫著走。

劉遠橋說道:“你平時不看書怎麼就能做出這種詩來,是從哪裡抄過來的吧,或者是從哪裡聽說的吧?如果是有什麼破綻和尾巴,趕緊叫人收拾收拾。”

劉布說道:“這還真是兒子做的,沒有抄襲,沒有槍手,至於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才華,只能說是古人說的好,好詩好句只是妙手偶得,我就是妙手偶得,為什麼千古以來作詩的人,有像李白杜甫,王渤這種佳作名句不斷的,也有很多人只是靠一兩首詩,同樣名傳千古,後者可能就是妙手偶得,偶然而得吧,靈感來了,誰也擋不住。”

劉布這個說法勉強的讓劉遠橋認可了,因為畢竟劉布也讀了10多年的私塾,雖然大多數時間是在睡覺,打鬧,但是畢竟讀了10多年的書,所有的書都讀過,四書五經都大都能背,雖然考試連童生都過不了,但是,沒有功名而做出千古佳作的人也不是沒有。

然後劉遠橋又在問:”現在在家裡面做什麼啊?”

劉佈道:“我在看書。”

劉遠橋問:“你在看什麼書?”

劉布說道:“正在看《紀效新書》,因為父親讓我回浮山衛為當千戶,我想應該看一些兵書,想想應該怎麼學會練兵打仗。”

劉遠橋道:“讓你回去老家,只讓你看家,守住地盤就行了,不是叫你回去打仗,打仗的事情也用不著我們來,你既然看了《紀效新書》,可有什麼感悟?”

劉布說道:“這是一本好書,如果熟讀練兵,打仗不是難事。”

劉遠橋說道:“《紀效新書》乃是鹹少保一生心血所著,但是書成幾十年,能成為成為戚少保第二的,能從中學著什麼東西的,卻好像沒有一個人,你有什麼看法嗎?”

劉不道:“看法不多,主要就是很多東西,人人都知道,但是要做到卻是很難,而且《紀效新書》雖然是有很多對的,但是他又有一些是死的東西,要活學活用才能夠靈活。”

劉遠橋點了點頭,道:“沒事就在家裡面好好的看書,學習學習戚少保是什麼練兵用兵?”

戚繼光是跟著張居正混,後來張居正倒臺以後他也跟著倒臺,被貶去廣東擔任總兵,朝廷對他的評價也就是一般,但是黑白對錯,公道自在民心,民間都知道大明開國以後200年來最能打的就是戚繼光和李成梁兩個人了。

戚繼光是山東登州人,跟他們是老鄉,還與劉家有一些偏遠的親戚關係,所以劉遠橋一直非常的推崇戚繼光,視為偶像。

劉不道:“兒子明白了,沒有什麼事就回去看書了。”

劉遠橋說道:“粥棚是怎麼回事?還在搞,難道就非得跟我對著幹?”

劉佈道:“這可是老佛爺的修行啊!”

劉遠橋嘆了一口氣,說道:“你的馬車收回來歸我了”。然後,揮了揮手,讓劉布滾蛋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