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緹施眼看轅門距離他只有二十多步,鍘刀上殘留的猩紅的血跡,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這一刻,強烈的求生**終於克服了屈辱的感覺,特緹施哭爹喊娘、歇斯底里地嚎叫道:“閣下我服了!我服了!你的條件我都答應!我都答應啊!”

劉範一聽這話,還是在等特緹施被拖著走了幾步後,才把虎衛軍士叫回,把特緹施給押回來。特緹施重新坐到了劉範的面前,雖然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,可他依然驚魂未定。

劉範把紙和筆推到特緹施面前,說道:“既然陛下選擇了活下去,那就麻煩你給康居的大臣一封信,然後再寫給你兒子,也就是王儲一封信。想必貴國的大臣忠君愛國,王儲孝順,應該不會讓陛下大失所望吧!”

“是!”特緹施想了想,最終還是無奈地提起筆來。

劉範提醒他說道:“別忘了寫上賠款的數量!”

“是!”特緹施順從地說道。經過剛剛那一場虛驚,特緹施再也不敢違背劉範了。劉範滿意地點了點頭。

“寫完了!”很快,特緹施就將信寫好了,並遞給劉範。

劉範一邊接過來,一邊淡淡地說道:“是寫完了?還是寫好了?”

“是寫好了。”特緹施如履薄冰地說道,生怕劉範一個不高興,就又要派兵把他拉出轅門外梟首示眾。

劉範看了看兩封信,鑑於是康居文字,劉範讓翻譯官檢查了一遍,見沒有紕漏就收下了。特緹施見劉範滿意地點了點頭,這才鬆了一口氣。

劉範說道:“國王陛下這麼識時務,著實很讓我高興。聽令!”

“在!”虎衛軍士回答道。特緹施一看劉範又招呼來了虎衛軍士,嚇得還以為是劉範過河拆橋、卸磨殺驢。沒想到劉範只是吩咐虎衛軍士增加給特緹施的待遇,如,不用佩戴枷鎖了。

拿到了特緹施的兩封信,劉範就帶著典韋走了。然後,劉範寫了一封信給康居人,三封信一同寄給康居人。信已經寫好了,劉範就缺一個適合送信的信差了。於是劉範在康居軍的戰俘裡挑選了五十個俘虜,其中包括幾名特緹施的大將。劉範給他們戰馬和口糧,放他們回去給康居的王子和大臣們送信。

劉範料想,康居人知道自己的國王和軍隊被俘虜了,肯定會想方設法地贖回他們。就算不贖回特緹施這個國王,也會贖回那三萬多俘虜。康居人口少,青壯年就更少。如果失去這三萬騎兵,康居勢必實力大損,畢竟,三萬人對於康居算是大數目了。

做完這些,劉範就可以歇息了。鑑於西涼軍士已經疲憊不堪,劉範命令巡邏的軍士只是緊盯著赤谷城,防備烏孫人狗急跳牆。其餘的軍士放假休息五天,以恢復體力。劉範料想,過不了多久,烏爵靡就能接到後方被襲擾的訊息了。

過了兩天後,劉範正在營寨中視察正在接受治療的軍士,這時,忽然有虎衛軍士來報,說被派去襲擾烏孫北方的趙雲將軍回來了。劉範疑惑不已。趙雲素來很有擔當,這次怎麼十天的任務還沒完成,就私自回來了。疑惑的劉範便趕去帥帳。

到了帥帳門前,果然看到了風塵僕僕的趙雲,他旁邊還有幾個類似匈奴人的遊牧民族的人。經趙雲解釋,劉範才知道,原來,這幾個遊牧民族是烏孫北方的伊列人。趙雲領兵襲擾烏孫北方,在途中遇到了也在攻擊烏孫人的伊列人。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,趙雲就和伊列人一起打敗了一群烏孫人。

伊列人的首領聽說趙雲是漢人,於是就請趙雲帶他們回來見劉範。劉範詢問他們的動機,原來伊列聽說了烏孫等國在玉門關之戰被重創,於是就想痛打落水狗。途中就遇到了趙雲。這次前來面見劉範,主要目的是請劉範不要對伊列開戰,並請求劉範准許伊列佔領烏孫的地盤做為他們的國土。

劉範聽明白了,十分高興。這簡直就是正想打瞌睡,有人給送枕頭來了!劉範立即答應伊列首領,不僅不進攻伊列,而且還准許他們將奪來的烏孫國土據為己有。聽到劉範的承諾,伊列人很高興,於是他們送給劉範一千多頭牛作為謝禮,劉範也送給伊列人一百匹絹作為回禮,並鼓勵伊列痛打烏孫。

於是,伊列人高高興興地回去了。據錦衣衛分析,伊列人口最多不滿七萬,是個很小的遊牧民族,有騎兵兩萬多。就這點兵力,雖然足夠打擊烏孫,但還不至於把烏孫給滅掉。對於劉範來說,伊列人是一個絕佳的兵器,用來加快烏孫屈服程序最好不過。

而且一旦烏孫和劉範停戰了,烏孫還有力量和伊列人對峙。這樣一來,雖然伊列人的力量上升得不少,但也不會達到一家獨大的程度。劉範就能在西域以西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秩序,並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,還能讓大宛、康居、烏孫、伊列四家狗咬狗去,然後劉範就能安心地把西域培植成媲美冀州的寶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