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實證明商離的擔憂是多餘的,上天既然將他送到這個時代,就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為難他。

在對著火堆跳大神之後,巫從火堆中取出龜殼,辨析上面的紋路,最終對著前來圍觀的貴族們說道:

“上上佳吉!”

“彩!”

聽到這話,老貴族們終於安心。連“上帝”都說可以了,那就證明自家新晉邦伯的建議是可行的。

這年頭人們的辦事效率極低,但是一旦和“天神”、“上帝”扯上關係,人們的辦事效率就會高上好幾個量級。因此在得到占卜結果之後,老貴族們紛紛回去,開始組織族人收拾行李,繼續遷徙。

舉國搬遷,這在後世人看來簡直是一個天方夜譚。但是在這個年代,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
別說是騰蛇部落這種人口只有三千多的村級國家了,即便是統治中原幾百年的商朝,不也是經常遷徙嗎?奪取天下之後的六百餘年間,商朝一共遷了五次都,如果把奪取天下之前的次數也算上的話,商朝一共遷都十三次,中華上下五千年,只此一家。

身為商朝的後裔,騰蛇部落遷起都來也是乾淨利落。只花了3天時間,這個臨時聚居地的東西便被全部打包。族人們嚴陣以待,準備隨時出發。

“四叔既譴斥候,可知此處最近的淮夷部落在何處?”

商離站在遷徙大軍的最前方,對著四叔子旬問道。

“沿淮而下,約莫三十里處便是了。”

子旬指著前方說道。

“善。”

商離點了點頭,而後便帶著部落朝那個最近的淮夷部落走去。

之所以在南下之前先尋找最近的淮夷部落,倒不是商離想要在臨走之前幹一票,洗劫人家,而是希望能夠藉助人家的船,幫助自己渡淮。

淮河很長,繞是繞不過去的。而這年頭又缺少伐木的工具,臨時自己造船也會極度浪費時間。因此商離便準備去找當地的淮夷部落,借他們家的船,幫助自己渡淮。

當然,人家也不是做慈善的,不可能免費借船,自己這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。或是花錢,或是留下牛羊牲口,不過即便如此,相較於自己造船,也是賺的。

“可惜了,這年頭邗溝尚未修建,否則的話就直接讓族人在淮水邊造船,而後沿著邗溝進入長江,直接渡江了。”

商離一邊帶著隊伍前進,一邊看著不遠處的淮河水面,忍不住感慨道。

邗溝修建是春秋末年的事情,當時吳國為了北上爭霸,特意修建邗溝,以此來連線長江和淮河,用以運兵運糧。

而在邗溝尚未修建的現在,長江和淮河是不連通的。因此在淮河岸邊造船毫無意義,因為等部落渡淮後,這些船全都要被捨棄掉,無法再用。

周朝的一里差不多是後世的410~420米左右,三十里地的話差不多就是12.5公里。

這個距離在後世開車十分鐘就能到,不過在現在,卻需要整個部落花一天的時間去走。當騰蛇部落走到那個淮夷部落附近的時候,太陽已經西沉,月亮已經東昇了。

“邦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