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章 只用死守,報捷京師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慢慢解決吧,崇禎還知道輕重。平遼是第一要務,制約東江軍則要往後排。總不能繼續壓制,讓建虜猖獗吧?
攘外必須安內,寧與外賊不與家奴,這樣的思想,在現在的大明還沒有。
何況,遼鎮的不堪,被崛起的東江鎮取而代之,也使得皇帝和朝廷不得不依靠東江鎮完成平遼大業。
毛文龍或許跋扈,但崇禎不相信他敢造反,不相信他敢作亂臣賊子。
或許,這才是崇禎的底線。歷史上的明末,軍閥已經不可避免,有很多還是崇禎自己造成的。
比如左良玉,比如吳三桂等等。由此可見崇禎的心理,與末世的封建帝王的垂死掙扎都是一個樣子,病急亂投醫,一切只為眼前。
王承恩連連贊同,恭維著崇禎的高瞻遠矚,知人善任。三朝未解決的遼東之亂,終於要在崇禎手中得以徹底解決。
除了建虜,還有西南的奢安之亂,也正在逐漸撲滅,這又成了崇禎的功績。
正在此時,有太監急報,遼東八百里軍情,由監軍太監方正化上奏。
崇禎精神一振,有如打了強心針一般,趕忙讓太監把方正化的急奏呈上來。
王承恩看著崇禎的臉色,由急切到晴朗,再到發出暢快的笑聲。
“好,很好啊!”崇禎放下奏疏,連聲稱讚,“郭大靖親自率軍充當先鋒,一戰光復鞍山堡,正向遼陽挺進。”
王承恩趕忙露出笑臉,說道:“恭賀皇爺。東江軍首戰告捷,直逼重鎮遼陽,平遼指日可待。”
崇禎忍不住又笑了兩聲,起身在殿內慢慢走著,滿身的疲憊似乎煙消雲散,邊走邊緩緩說道:“東江軍不負朕望,郭大靖果然是常勝勐將。遼陽雖是堅城,想必也不能擋住他們勝利的腳步。”
王承恩連連點頭,附和道:“東江軍提前發動,想必是準備充分。從兵力上看,是佔據很大優勢的。攻打堅城,雖不是他們所長;守城,亦不是建虜所擅長。”
崇禎看了王承恩一眼,笑道:“你未看過方正化的奏疏,怎知攻堅非東江軍所長?鞍山堡作為遼陽門戶,防禦也很堅固,卻被坑道爆破轟塌了城牆。”
王承恩確實不知道鞍山堡戰鬥的具體經過,可又不能去拿奏疏細看,只好陪著笑臉,說道:“奴婢失言,委實是不通軍務。不曉得這個什麼,坑道……”
“坑道爆破。”崇禎興致盎然地糾正道:“挖掘地洞至城牆下,用火藥轟開城池。多堅固的城牆,也如掀片紙。”
“厲害,真厲害。”王承恩還是不太明白,可卻連連咂舌,發出驚歎之聲,“鞍山堡如此,遼陽、沉陽應該也不在話下。”
崇禎輕輕搖頭,顯示著自己的見識,“哪裡有那麼簡單容易。建虜也是有準備的,在城外挖掘綿延數里的壕溝。東江軍浴血奮戰,才得以接近城牆的。”
王承恩露出感慨之色,說道:“將士們感念皇恩,才會如此英勇。”
崇禎對這個馬屁比較滿意,說道:“朕要傳旨嘉獎。讓東江軍再接再厲,完成平遼大業。”
光傳旨,沒有點實際的?王承恩嘴上再次恭維,卻有些腹誹。
皇爺別的都好,就是有些摳搜。這也怪不得皇爺,誰讓朝廷財政窘迫,讓皇爺顯得小氣呢!
崇禎坐回御椅,微仰著臉,陷入了樂觀的思索。
如果今年能夠成功平遼,那明年的遼餉就能省下來了。至少,用不著那麼多了。
朕是明君,已經給了東江鎮很多的優惠政策,想必他們也不會老是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糧,要馬要牛了。
其實,在明朝的時候,遼東一直是需要從內地運糧輸餉的。
毛文龍已經作出承諾,平遼之後,只要朝廷繼續保持東江鎮目前的政策,糧食卻是不需要再由朝廷調拔供給。
只這一項,朝廷便能節省大量的物資和錢財。要知道,糧食不貴,可千里迢迢的運費高昂。
“只是平遼滅虜之後,這賞功銀怕是所需極多。”崇禎突然又想到了錢財,很是肉痛,誰讓他窮呢,衣服都穿有補丁的,吃飯都沒有四個菜。
“嗯,或許可以用封官晉爵來彌補。比如郭大靖,聽說還有個小妾,再給個誥命也是可以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