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無退路之下,守城的建虜便能爆發出決死一戰的勇氣。豪格的決定,得到了奴酋們的全體同意。

“與城池共存亡,現在已經不必再想別的。”豪格掃視著眾將,沉聲說道:“城內的防火措施,還要再加強。只要糧草物資充足,才能長期堅守。”

眾將躬身領命,按照豪格分派的防區,各自下去安排佈置。

“終於還是到了孤城死戰的時候。”屋內只剩下了豪格一人,他坐進椅子,腰背不再堅挺,無力感充滿了全身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

京師,皇宮。

崇禎繼續在勤勉地工作,引導著大明向著越來越衰亡的深淵堅定邁進。

放下一本奏疏,崇禎靠進龍椅,微閉著眼睛,輕揉著太陽穴,顯出了疲憊之色。

王承恩知機地呈上參湯,並關切地勸道:“皇爺,您該就寢啦,明天再處理公務吧!”

崇禎接過參湯喝了兩口,搖頭道:“明天還有明天的公務,不能拖延,越壓越多啊!”

王承恩苦笑了一聲,也不再勸說,躬身在旁侍立。

崇禎一邊休息,一邊隨意地問道:“東江軍已經發動數日,也該有戰報呈上了?”

東江軍發動大決戰,毛文龍便呈上奏疏。當然不能說是為了欺騙建虜,也把朝廷矇在鼓裡。

戰機成熟,臨機決斷。就這八個字,足以令朝廷無話可說,令皇帝感到高興喜悅。

本來平遼就已經提前到了今年秋收之後,現在又提前了月餘時間,可見東江軍並不是大言欺騙,是真的在踐行對皇帝的承諾。

果然,崇禎龍顏大悅,立刻下旨,命登來巡撫孫元化全力供應東江軍所需,又拔調了一批糧草物資,上千匹戰馬,以示嘉慰。

激勵拿出來了,崇禎的急性子毛病又犯了,左盼右盼,就等著勝利的捷報。

王承恩委婉地答道:“想必是還未有戰果,或者是捷報正在路上,應該很快就會送到。”

崇禎微微頜首,說道:“希望東江軍能不負朕望,今年便能平遼滅虜,明年的遼東便能太平無事。”

王承恩想了想,陪著笑說道:“皇爺英明,今年的遼東不也是太平無事?奴婢看來,萬歲全力支援,且不吝封侯之賞。東江軍以平遼報君恩,那是肯定的。”

今年確實很消停,這是指遼東而言。建虜被東江軍完全壓制,喪失了主動進攻的能力。

崇禎除了盡力調拔物資,滿足東江軍的需求外,還真的沒聽到什麼壞訊息。

儘管農民起義軍讓他糟心,但他依然認為拿著鋤頭造反的老百姓,只要認真對付,不會成為心腹大患。

為了避免兩線作戰,也為了能節省下鉅額的遼餉,崇禎比東江鎮更加迫切地希望平遼成功。

所以,東江軍的提前行動,給崇禎帶來的只有驚喜和讚賞。

聽著王承恩的恭維,崇禎微微一笑,矜持地說道:“賞罰分明,才能激勵士氣。若平遼成功,晉爵封侯,朕不吝嗇。”

平遼滅虜,不僅關係到大明興衰,更是崇禎作為明君最好的證明。三朝未靖,在他手中結束,難道稱不上英明神武,難道比不過三大徵的萬曆老爺爺?

停頓了一下,崇禎又補充道:“有東江軍這百戰雄師,何愁插部不滅,何愁民亂不平?”

最兇悍的建虜都能掃滅,被建虜打得西竄的虎墩兔,也不在話下。那些造反的泥腿子,就更不是對手了。

儘管對於東江軍的忌憚還在,但兩害兩權取其輕,崇禎還是認為有東江軍保底,這江山還是坐得穩穩的。

當然,如何能讓東江軍效忠,如何使用東江軍,對於崇禎和朝堂官員來說,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