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一章 兩帥相聚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除了光復的遼中、遼東、遼北地區,東江鎮還要將廣寧、錦州地區的蒙古諸部趕往北方,將科爾沁大草原分給他們牧放。
作為建虜最為親密的盟友——科爾沁部,建虜既敗,不可能不受到懲罰。
識時務的話,反戈一擊,用建虜的人頭來立功自贖,懲罰會輕一些。冥頑不靈的話,就憑他們的實力,東江軍能夠輕鬆擊滅。
只不過,郭大靖也不會全用東江軍的力量,為其他蒙古諸部打地盤。想要的話,那就出人出馬出力,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。
“現在有個大致計劃就行。”毛文龍很滿意地點了點頭,說道:“遼東平定之後的局勢,還有很多不確定之處。”
苦笑了一下,毛文龍欲言又止地說道:“朝廷那邊,暗流湧動啊!”
郭大靖有些鄙夷,翻了下眼睛,說道:“戰事未定,朝廷諸公便要卸磨殺驢,或是要來搶果子啦?”
毛文龍嘿嘿一笑,滿臉無奈的神情,說道:“那些文官,就見不得武將地位上升。說不得,又要舉起以文制武的祖制大旗,對戰後的遼東指手劃腳啦!”
“不意外。”郭大靖澹澹地說道:“恐怕連建虜,也知道諸公的德性,盼著他們使絆子,好讓咱們生出養寇自重的心思,能夠手下留情,放他們一馬。”
多爾袞等奴酋確實有這樣的僥倖心理,認為東江軍不會窮追勐打,取得一兩場勝利,或是佔領一兩座城池後,便適可而止,以求長遠。
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。這個成語早已有之,並不是從大明朝才有的傳統,或者說是劣根性。
外敵消滅之時,便是武將受制之始。功高震主者,沒有幾個能得善終。就算不震主,也會為人嫉妒,群起而攻之。
且不說朱八八搞死的開國功臣有多少,只說年代不太久遠的。象“只願海波平”的戚爺爺,還有因為歷史改變而沒有展露崢嶸的盧相升、孫傳庭等名將。
可惜,如果沒有郭大靖在兜底,毛文龍說不定真的會讓建虜有繼續苟延殘喘的機會。
但現在,毛文龍已經有了退身之路,卻要徹底打垮建虜,才能睡得安心。
“養冠自重的寧遠伯,最後卻是養虎為患,連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葬送在自己的手中。”
毛文龍輕輕搖頭,說道:“對建虜必須除惡務盡,不管是多少年,都要堅持不懈,才能保遼東的長久太平。”
寧遠伯便是李成梁,正是他晚年的失誤,才使努爾哈赤崛起。最後,連他的兒子李如楨、李如柏都因遼東戰事而死。
經歷過殘酷的戰爭,毛文龍與建虜的仇恨已經難以化解。同時,也認清了建虜的本質,不會再心存幻想。
這正是郭大靖所希望的,只有同仇敵愾,才能達到犁庭掃穴、除惡務盡的目的。在東江鎮,毛文龍還是具有極高的威信,郭大靖自知還未能超越。
兩人又談論了半晌,郭大靖起身告辭,請毛文龍好好休息。
郭大靖走後,毛文龍卻沒有歇息,拿起攻城計劃,仔細閱看起來。
雖然早有預料,郭大靖會把工作做好,不需要毛文龍多做什麼。但看到詳細的計劃,毛文龍還是不時頜首,掩飾不住的讚賞。
“主攻在東城,城牆下將被掘空,填裝大量火藥,共有四處爆破點,將一舉炸開遼陽城牆……”
“爆破時力求一舉兩得,不僅破城,還要使建虜傷亡慘重,難以及時阻遏我軍攻入城中。所以,我軍在進攻前不必掩飾部隊的集結。”
“同時,用迫擊炮轟擊城牆,使建虜躲入城牆之下,在爆破時非死即傷,並陷入混亂……”
毛文龍終於看完了攻城計劃,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。既有如此破城手段,遼陽光復,已無懸念。
三萬多建虜被全殲,應該是單次作戰的最大殲敵數量。經此一役,就算不能完全平遼,建虜還有多少人馬能夠頑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