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一章 兩帥相聚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廣寧慘敗後,熊廷弼放棄了關外所有堡壘土地,一氣退回了山海關。
在當時來說,是罪不可赦。可歷史證明,如果大明緊守關門,不與建虜在遼東糾纏,倒不失為高明之策。
首先,不用傾盡國家財力,來供養關外的十數萬大軍;其次,不給建虜繼續搶掠自肥的機會。生產力低下的後金,用不了幾年,就會陷入物資貴乏的窘境。
但歷史上的悲劇,就是從大修關寧錦防線開始。不僅耗盡了國家的財力,更耗盡了大明的可戰之兵。
當然,更高明的策略是放棄遼西,而扶持東江鎮。哪怕只是對建虜的襲擾,也能把建虜困在遼東,坐吃山空。
如果不是郭大靖藉著先知先覺,以及後世的科技,東江鎮斷然不會有現在的實力,建虜更加會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。
對於毛文龍的比方,郭大靖想了想,說道:“確有相似之處。如果建虜有那個魄力,全部北遷,只留下空無一人的城池和破壞殆盡的耕地,我軍也不可能犁庭掃穴。”
糧道太長了,這是難以解決的問題。就算有水路運輸,可冬季將至,河流冰封,後勤困難相當大。
而且,佔領的城池要留兵,各處要地得防守,等東江軍打到遼東邊牆時,兵力已經被佔用了不少。
最主要的問題,還在於建虜是主動撤退,還未受大的損失。雖然正面交戰還不敵東江軍,可東江軍也要提防小心,不敢輕敵冒進。
“建虜沒那個魄力,或者說,他們本來是窮光蛋,好不容易發了點財,怎麼能吐出去?”
毛文龍冷笑搖頭,說道:“況且,多爾袞的威望不夠,就算有心,卻也無力。”
郭大靖笑著連連點頭,說道:“還是大帥說得透徹,比喻得形象。建虜初叛明時,光腳不怕穿鞋的,搶到的都是自己的,除了破建州,也沒啥好失去的。”
“可現在卻完全不同,要把住得舒服的大宅子拱手讓人,去豬圈睡覺,誰也接受不了哇!”
“你這話也夠損的。”毛文龍哈哈大笑,說道:“不管是豬圈狗窩,建虜都得去。可那也是暫時的,以後連活命都難,就不用惦記睡哪啦!”
建虜的心理已經被琢磨透了,想撤又不甘心,想打又怕損失慘重,既矛盾又無奈。
就這左右為難的境地中,建虜雖已北遷民眾,但卻不是全部;雖然想著打上一場硬仗,以期扭轉戰局,可又不那麼堅定不移。
到最後,就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作戰計劃,一邊準備逃,一邊準備打。你說,這樣豈能不令建虜軍心混亂,民氣渙散,未戰已經先敗!
郭大靖給毛文龍又續上茶水,微笑著說道:“如果能夠在遼東重建立虜,保遼東兩三年的太平,好好經營,是最好的結果。”
雖然東江鎮的地盤不會侷限於現有的遼東版圖,也就是止步於遼東邊牆。對北竄建虜的打擊也會持續,但這還需要一個休整的時間。
說白了,一下子佔據了整個遼東,如何恢復,如何經營,將是兩三年之內最重要的工作。
耕地要充分開發利用,商貿要繁榮,城鎮要規劃重建。破壞遠比建設容易,一把火造成的破壞,可能需要數月,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新修建。
經營遼東的同時,也是縮短軍隊向北推進的糧彈運輸的距離,這才是犁庭掃穴,全殲建虜殘餘的必備條件。
一個相對安定的發展環境,就要保證建虜無力進行襲擾,也就是寇邊。東江軍分兵邊境,時時防範,其實並不是郭大靖所希望的。
毛文龍看著地圖,上面已經有郭大靖的塗劃,能夠看出他對遼東戰後的大概規劃。
而且,在大戰開始之前,郭大靖也與毛文龍有過商討,基本上確定了大致的戰略調整。
遼陽將成為政治中心,由陳繼盛坐鎮;沉陽則是軍事中心,軍隊也主要集中在沉陽以北的地區。
還是民耕和軍屯分開的原則,鐵嶺以北,遼東邊牆以內的五十里,全部劃為軍屯,其餘的田地,則分給百姓耕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