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大靖得到了滿意的答案,不管是毛承祿,還是張燾,在態度上的端正,讓他放心。

這就是權威的力量,郭大靖送走了張壽和毛承祿,坐在椅中若有所思。

平遼的勝利,就在眼前。唯一的變數可能就是東江軍的傷亡情況,這卻是郭大靖所無法控制的。

比如飛騎團的深入敵人,比如水師和前協的行動,能夠遇到什麼情況,現在根本無法確定。

但這已經不能影響到大局,就算拼光了這兩支部隊,建虜也必然遭到重創,不可能輕鬆地獲得勝利。

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心痛,但既想獲得最大的戰果,為日後的長治久安打基礎,又不想多付出代價,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。

思慮半晌,郭大靖覺得已經計算得細緻,安排得周到,便拿起桌案上的情報閱看起來。

這些都是各部每天都在報上來的,並不是緊急軍情。

但郭大靖還是從中找到了有價值的資訊,那就是太子河北岸的建虜,在兵力上,好象減少了。

「建虜可能在向瀋陽集中兵力,也可能在退守虎皮驛、奉集堡、白塔鋪,或者抽兵加強對渾河的監視……」

郭大靖得出了三個判斷,發現並不太影響後續計劃的進行。

既然已經被分斷在太子河以北,遼陽戰事已經無法插手,賴在北岸也確實沒啥作用。

「看來,中路突擊的阻力應該不會很大。至少在前五六十里,建虜無險可守,抵擋不住火力強大的己軍。」

「那是不是可以提前登陸作戰,先建立穩固的橋頭堡,以便隨時可以發力,向北加速推進?」

郭大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桌案,思索著根據建虜的調動,也靈活地進行計劃的調整。

「目前有特戰營和右協,還有未乘船出動的前協,共是三協兵力,足夠登陸作戰了。」

「水師的炮船也在,正好可以提供火力支援,使得登陸能夠順利,最好能將建虜擊退到十里之外,瞭解不到遼陽城發生的狀況。」

郭大靖反覆思考權衡,終於下定了決心,再次發出了命令,急召各部將領趕來會議。

等馮西建、李維鸞,以及張燾、毛承祿再次來到大帳時,郭大靖不禁自嘲地笑道:「剛剛佈置完行動計劃,卻又臨時有變,讓諸位受累了。」

「郭帥不必客氣。」張燾率先說道:「軍情有變,行動便有變,這是常情。」

毛承祿也趕忙說道:「正是如此。郭帥審時度勢,靈活調整計劃,才是名將所為。」

這兩人卻是剛走即回

,郭大靖的抱歉,也主要是對他們說的。

郭大靖伸手示意幾個坐下,通報了最新的軍情,又把自己的行動計劃講述出來。

「明日渡河登陸作戰,我部保證完成任務。」馮西建和李維鸞交換了眼色,都認為沒有行動沒有問題。

張燾沉吟了一下,說道:「浮橋已搭設一半,加快進度的話,明日可成。登陸的船隻也能備好,全力配合友軍。」

毛承祿笑著說道:「雖然是作為預備隊,但好歹也有那麼點登陸作戰的經驗,能與友軍分享一下。」

「既然都沒有問題,那便詳細商議一番。」郭大靖甚為滿意,笑著說道:「把具體的計劃敲定下來,明日本帥會親臨觀摩。」

說是觀摩,其實第一次登陸作戰,也就是鎮江堡之役,卻是郭大靖親自指揮的。而東江軍登陸作戰的戰術打法,也基本上是以那次實戰作為參考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