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城在即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如果西路軍由劉興治、李維鸞,或其他將領統率,郭大靖的提醒和告誡不用多說,一遍就能牢記在心。
好在毛承祿也想清楚了,要是在郭大靖心中留了壞印象,爭多大的功都沒用。這個壞印象,可能是貪功冒進,也可能是本部人馬損失慘重。
來日方長,只要他還想繼續軍旅生涯,就得在遼東混,在郭大靖手下聽令是肯定的。
聽到郭大靖的誇讚,毛承祿心中暗自鬆了口氣,笑道:「郭帥時常教誨,末將都時時牢記,不敢或忘。」
郭大靖擺了擺手,說道:「本帥也不是神仙,更不敢稱名將。甚至可以說是謹小慎微,沒有什麼魄力。但對於戰爭,還是有些獨到見解的。勝利就在眼前,以最穩妥的方式獲取,也就是了。」
張燾笑了笑,說道:「郭帥的穩妥中,卻也有凌厲殺招。三大飛騎團突襲敵後,恐怕是建虜做夢也想不到的。」
郭大靖略有些得意,但隨即收斂起來,緩緩說道:「說到突襲敵後,如果水路暢通,你們完成牽制任務,摧毀敵浮橋後,倒也可以直撲撫順。」
「這樣可以嘛?」毛承祿有些驚異,沒想到還能如此深入。
雖然飛騎團奔襲敵後燒殺破壞,可到底是以快為主,如狂風捲地般刮過,不會太過細緻。步兵則不同,象飛騎繞過的城鎮,他們卻可以攻打。
「怎麼不可以?」郭大靖微笑著說道:「建虜戰敗之後,軍民會四處竄逃,我軍追擊起來,也不必太進講究戰陣,窮追猛打就是了。」
建虜大潰敗時,自然不必再謹慎小心地穩步推進。偉人不是有那句「宜將剩勇追窮寇,莫要沽名學霸王」嘛!
毛承祿若有所悟,看著地圖有些出神。
建虜或許北竄科爾沁,或許東逃建州。撫順作為東逃的必經之路,再往東便是來順關和薩爾滸,位置不可謂不重要。
佔領撫順,不僅為飛騎提供了可靠的後路保障,更堵死了建虜的東逃之路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
依著郭大靖的雄心壯志,遼東邊牆將不會是界限,建州也不會再有建虜。前協跟在飛騎身後殺入敵後,便能完成很多騎兵難以完成的任務。
毛承祿的目光終於不再侷限於瀋陽,瀋陽也不會再爆發大戰。建虜沒那麼蠢,在後方一片混亂的情況下,還要死守。
「末將明白了。」毛承祿躬身道:「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部隊的行動,爭取最大的戰果。」
什麼叫戰果,郭大靖已經說得清楚,不是拿下幾座城池,而是殺死殺傷俘虜多少敵人。
郭大靖點了點頭,看似很滿意,很讚賞,轉過頭笑著對張燾說道:「水師既要運輸糧彈物資,又要載兵北上,著實辛苦。等到遼東平定,朝廷敘功………」
張燾連忙擺手,笑道:「什麼敘功不敘功的,水師也是東江軍一部,聽令行事乃是本分。」
郭大靖呵呵一笑,也不再客套。對於張燾,讓他看重的是將來,縱橫四海,全要靠水師,或者應該稱為海軍。
沒有人不想揚名
,沒有人不想得利。名利,是誰都難以抵制的誘惑,也可以稱之為動力。
張燾同樣也是個普通人,之所以在平遼大戰中不爭不搶,關鍵在於郭大靖已經給他交了底,發展水師是平遼之後堅定不移的戰略。
為了開闊張燾的眼界,郭大靖特意讓他接觸西夷人,給他講述亞洲之大,世界之大,爭霸海洋才是將來的主題。
與遼闊無邊的大海相比,與海外富饒又孱弱的土地相比,遼東在張燾的眼中是越來越小。
「幾十艘炮艦,幾千士兵,就足以在海外打下數個遼東大小的地盤,甚至能做個土皇帝……」
郭大靖的大逆不道,在張燾看來,卻是宏圖大志。
東江水師不能滿足於在黃渤海稱雄,鄭家豐厚的海貿利潤,讓郭大靖眼紅,也讓張燾心中不平。
前途是光明的,張燾從郭大靖的實際行動中,也知道他不是說說而已,確實在向著目標努力。
以紅夷大炮和買船為例,在遼東還未平定的時候,肯花費自己的錢財,為水師投入的,難道還是虛言不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