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六章 前鋒,就要急攻猛進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但郭大靖曾說過的話,崔孝一還是印象深刻,且頗有感觸。
對於現在的朝鮮王李倧,崔孝一在心裡也是頗為不滿。
對建虜軟弱是一方面,朝鮮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新君稱王而有所改變,甚至要更苦一些。
“君之視臣如手足,則臣視君如腹心;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;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。”
在封建社會,郭大靖也不敢口出大逆不道之言。但先賢有言,他老掛在嘴邊,就很讓人產生想象了。
當然,他的態度也影響了身邊人,連崔孝一也不例外。而且,有些事情是看在眼裡,不得不生出感慨,不得不有想法的。
建虜未滅,在戰爭時期,東江鎮卻能經營起一片太平之地,供軍民安居樂業。反觀朝鮮,雖有丁卯胡亂,可相比遼東,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卻是令人唏噓。
而崔孝一所領的朝鮮義軍,士氣高昂。原因也很簡單,郭大靖給出的優惠條件,使他們能租種遼東土地,帶著家人奔小康。
“郭帥收攬人心的手段算不得高明,但卻很實惠啊!”崔孝一對此倒沒有什麼牴觸情緒,他也希望手下的將士們得到好的生活。
他只是對朝鮮王李倧,還有朝堂上的大老們不滿。在這方面,他倒是覺得與郭大靖能夠共情。
大明國內的亂民四起,遼東也十數年陷於戰亂,郭大靖話裡話外,都歸咎於朝廷的失策和無能。
對此,深知朝鮮百姓苦難貧窮的崔孝一,深有同感。只是他所深受的封建教育,不能象郭大靖那般說起來沒有顧忌,更不敢想什麼改朝換代。
也正是如此,沒有顧忌的郭大靖才會有更長遠的目光,更有魄力的行動。
“今年秋收應該很令人喜悅。”金重國突然發出另外的感嘆,“某提前刨了棵土豆,上秤量了量,保守估計,比種稻麥要多收兩倍。”
崔孝一看了金重國一眼,沒想到這傢伙還有這個心思,他卻是沒有想到。
金重國接觸到崔孝一略帶奇怪的目光,不由得嘿然而笑,說道:“就是饞了,放進灶坑的灰裡烤熟,吃起來真香。”
崔孝一不由得翻了下眼睛,笑著數落道:“還以為你想得深遠周到,原來竟是嘴饞,說你什麼好呢?”
金重國不以為意,說道:“也算是想得比較細吧!某知道在朝鮮也能種土豆,產量很高,這是百姓之福。”
看著崔孝一,金重國又接著說道:“平定遼東後,某想在遼東租百八十畝田地,和家人耕種,應該不用再擔心餓著。”
“你的官身呢?”崔孝一垂下眼簾,沉聲問道:“在朝鮮,也一樣餓不著吧?”
金重國微低下頭,說道:“官身不重要,某就想讓家人過得舒心些。某想繼續留在東江軍,隨著郭帥縱橫天下。”
“縱橫天下?”崔孝一皺了皺眉,自以為想明白了,但卻想歪了。
“明廷要調東江軍平定亂民,恐怕不會很快。”崔孝一說道:“興許還不會調動東江軍。”
“但郭帥已經有目標,明廷的決定不重要。”金重國抬起頭,說道:“某覺得不能閒著,人會廢的。”
崔孝一似懂非懂,猜想金重國可能另有想法。朝鮮國內的形勢很可能動盪,金重國沒準是想早脫身,不摻和到這亂七八糟的事情裡。
但有一句話,崔孝一深以為然。那就是人閒著,會廢掉的。
一人,一團體,一國家,大抵如此。以大明為例,承平日久,建虜倡亂後能夠橫掃遼東,不得不說是軍力頹廢,積弊叢生。
同樣,朝鮮經歷過倭亂之後,也並沒有強國興武,或者說只是短時間內的振作,隨後又耽於享樂,被建虜打得屈辱求和。
“其興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郭帥的眼光長遠,我等萬萬不及。說實話,崔某極是羨慕郭帥,能在東江鎮的地盤揮灑才能,讓東江鎮軍民能夠安居樂業。”
崔孝一雖在誇讚郭大靖,心中生出無力感,希望自己國家強大,百姓安樂,卻又無能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