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三章 激戰遼陽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十數萬大軍征戰在外,消耗的糧草物資是龐大的,建虜據此估計,東江軍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。
建虜的底線是守一個月,可能堅守的時間自然是越長越好。如果能捱到冬天,河流冰封,東江軍的水師便沒用了,建虜鐵騎又可縱橫往來。
為此,建虜已經遷走了遼陽城內的大部分平民,並屯積了充足的糧草物資,希望能以時間來迫使東江軍撤兵罷戰。
“方公公所言極是。”郭大靖微笑頜首,說道:“遼陽還未攻下,方公公為何又派人急送奏疏?”
方正化笑著解釋道:“城池雖未攻下,但戰況讓皇爺早知道,也放心不是。再說,前線將士的英勇奮戰,也該讓朝廷知曉。”
“那本帥就代東江軍將士多謝方公公了。”郭大靖拱了拱手,說道:“朝堂諸公高高在上,確實不知道征戰之艱難、民間之疾苦。收到戰報,也不過是攻下一城,殺敵多少,卻不關心付出了多少代價。”
“這個——”方正化想出言贊同,可又覺得這好象也涉及到了皇帝,便改口道:“萬歲英明,自然是體恤將士,不吝封賞的。”
郭大靖暗自撇嘴,表面上卻點頭稱是。
崇禎與朝堂官員是一個德行,甚至還不如他們。否則,怎麼會有那麼多人,包括軍人都造反。
不過,方正化的現場直播,郭大靖還是很贊成的。
一道一道的奏疏,把戰鬥的經過較為詳細地呈現給崇禎和群臣,讓他們或緊張,或興奮激動,也確實能體會到前線將士的艱辛、戰鬥的殘酷。
“稟報大帥,毛帥已至鞍山堡,正排程糧草物資。”數名信使縱馬而至,呈上書信。
郭大靖接過書信,簡單看過後,笑著說道:“本帥就不寫回信了。你們回去向毛帥稟報,我軍進展順利,正在按照計劃展開行動,請毛帥放心。”
毛文龍沒有隨主力行動,是有意把大功讓給郭大靖,在平遼大戰中再扶持一把。
對他來說,軍功已經沒有什麼用處,再立大功,反倒讓皇帝猜忌,讓朝廷為難。賞無可賞,封無可封,是封建時代相當避諱的事情。
當然,作為東江鎮的主帥,毛文龍也不能啥也不幹,坐鎮後軍,排程糧草物資,應該是很合適的工作。
換種說法,也可以解釋為毛文龍運籌帷幄,郭大靖則率軍在前英勇奮戰,就更好聽了。
郭大靖雖然讓毛文龍放心,但自己的心裡也有些著急。
不管是本溪,還是連山關、摩天嶺,抑或是前、右兩協和水師,只要有一個勝利的訊息,戰局也就一下子明朗。
可直到現在,一個好訊息也沒傳過來。雖然時間還短,可郭大靖也免不了心中的急切。
前方炮聲隆隆,新編協和中協的進攻還在進行,並佔據著上風,越來越逼近城牆。
郭大靖吐出一口長氣,心中覺得好受了不少。他舉起望遠鏡,瞭望著戰場,估算著能夠炮轟城內的距離。
就目前的進展,迫擊炮或是火箭已經能打到城內,但要打到城中心區域,還是不夠的。
城上有老舊火炮,抵近到城牆一里左右才是合適的距離。不僅迫擊炮能夠覆蓋更大的城內區域,連紅夷大炮也能夠轟擊城牆。
甚至於,將城外陣地全部奪取,排幹護城河,更方便於開始挖掘坑道,進行爆破城牆的準備工作。
如果火炮已經能夠發揮威力,建虜也會意識到城外的那點殘存陣地已經毫無用處,會主動放棄吧?
其實,郭大靖與豪格的想法差不多,並不希望己軍在戰壕陣地上廝殺,但卻在氣勢上都沒表現出來。
建虜在不斷增兵,似乎是一寸陣地也會拼命爭奪。但實際上,卻在心痛流血,計算著傷亡的數字,爭取不超過底線。
東江軍炮火勐烈,輪番衝殺,好象是勢在必得。但敵人的壕溝工事確實減輕的炮火的傷害。而這樣的傷亡比,也並不能讓郭大靖滿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