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爾塔並不全是貪生怕死,他已經意識到憑這不到兩千的人馬,已經無法將登陸之敵趕下河去。

相反,在敵人河上、陸上的火力打擊下,倉促的進攻反倒會招致慘重的傷亡。而沒有了監視的力量,敵人的登陸會更加肆無忌憚。

“敵人能有多少人馬登岸作戰?”喀爾塔遠遠地瞭望著,微皺著眉頭,估算著敵人的兵力。

在後金的研判中,他們認為東江水師運載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一萬。因為船隻不光要運兵,還有糧彈物資,東江水師沒有那麼多的船隻。

喀爾塔也是這樣以為,他覺得一萬東江軍的步兵,憑機動兵團的實力,還是能夠戰而勝之的。

最多,敵人在遼陽附近登陸,會影響到內外呼應的策略。只要能儘快消滅冒進的敵人,對遼陽攻防的大局,還是影響不大。

在他的視野中,登陸的敵人越來越多,以嚴整的戰陣逐漸向外推進,護衛著這一片越來越大的登陸場。

“真快呀!”喀爾塔不得不發出感嘆,東江軍登陸的熟練和速度,令人驚訝。不僅是登陸船的合理設計,還有組織的井然有序。

幾十條登陸船往來穿梭,運上岸的不僅是士兵,還有相當數量的重武器。

為了減輕船運的負擔,右協和前協攜帶著數千枝火箭,迫擊炮則只有百餘門左右。

如果依舊是沿河推進的話,水師的炮船倒是能提供火力支援。沿河兩裡多的距離,都在迫擊炮的射程之內。

毛承祿已經登上了陸地,指揮著部隊結陣向前推進。登陸場越來越大,登陸的部隊也是越來越多,已經穩定了戰線,使得登陸不受影響。

到現在,登陸算是徹底成功了。儘管並未使出全力,比如水師的炮船沒有全部開火,免得浪費彈藥。

毛承祿基本上放下心來,神情也變得輕鬆許多。兩協將士,如果與建虜的機動兵團作戰,採取守勢的話,並不畏懼。

即便是沒有飛騎趕來助陣夾擊,憑藉著強大的火力,兩協步兵也能與建虜騎兵打個傷亡相當,甚至是能夠佔據上風。

當然,步兵要擊敗騎兵,困難極大,可能性很小。主要是追不上,只能任騎兵逃遠。

“稟報將軍,前營已經集結完畢。”傳令兵疾奔而來,躬身稟報。

毛承祿點了點頭,說道:“穩步向前推進,驅逐建虜。”

一協分三營,前營三千人馬已經全部登陸,對建虜已經形成了兵力優勢。而且,隨著炮兵和迫擊炮的登岸,在火力上足以壓制建虜。

按照作戰計劃,兩協將士將沿太子河東進,水師也同時沿河航行,水陸配合,以河為界,切斷遼陽之敵的退路。

要知道,由於生產力落後,遼陽城到河東之間,太子河上並沒有一座橋,兩岸過往行人車輛完全靠渡船。

一般行人和牲畜過河,都在高麗門外的太子河上擺渡(今中華大橋附近),而一般的貨物,都在東門外的鵝房碼頭裝運。

也就是說,水師橫斷太子河,也就切斷了遼陽與沉陽的聯絡。

而遼陽東北的高麗門距太子河渡口,也只有十幾裡的路程,步兵在此駐紮,也等於包圍了遼陽的一面或兩面。

步兵沿河行進,能夠得到河上炮船的火力支援,並且有船上的糧草物資供應,連傷員都能轉移到船上,減輕步兵的負擔。

而水師有步兵掃清岸上的威脅,也能夠安然航行,在河流狹窄處也不擔心遭到岸上的攻擊。

當然,在這個過程中,肯定會有一場或幾場激烈的戰鬥。

建虜的機動兵團會傾盡全力阻止,否則,連他們也會被關在遼陽地區,一起遭受覆亡的命運。

轟,轟,轟……十幾顆炮彈掠空而來,引起了建虜騎兵的驚慌,喀爾塔不得不命令部隊繼續後退,保持在敵人的火炮射程之外。

敵人的兵力和火力優勢,已經徹底打消了喀爾塔展開攻擊的心思。他要做的,只能是保持距離,等待援軍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