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章 登陸之戰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當東江軍的水師偵察船出現在遼陽周邊,準確地說是在黃泥窪、長安堡附近時,建虜設在岸上的警哨立刻發出了警報。
雖然對東江水師的參戰早有預料,但建虜還是低估了東江水師的運載能力,以及遼南主力兵團的總兵力。
隨後,東江水師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大遼河的分岔處,北走渾河可直撲沉陽,東走太子河又能夠出現在遼陽城以北,有切斷遼陽城退路的可能。
而且,如果沿太子河繼續東進,甚至能直達本溪,直插進建州。
對於沒有水師的建虜來說,如何防範東江軍水師的穿插,是個十分頭痛的事情。
特別是在東江水師裝備了迫擊炮、紅夷大炮後,更使得建虜的以陸以騎制水,變得困難重重。
得到急報的軍情後,阿濟格立刻率領萬餘精騎從遼陽西北的駐地出發,趕往長安堡。
對於建虜來說,迫使東江水師載運的步兵無法輕易登陸,或是等步兵上岸,再伺機發動勐攻,是兩個戰勝敵人的策略。
另外,在河水狹窄處,建虜還設了障礙和陣地。在阻礙船隻行進的同時,想以火箭進攻。能有多大效果,卻是不敢恭維。
】
在數年前,郭大靖還未加入東江軍的時候,毛文龍在杓子河也曾經搞過水師對於內陸的穿插襲擾。
但那個時候雙方的戰力差距很大,建虜並不害怕,放東江軍步兵上岸後,再進行攻擊廝殺,給東江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。
現在是今非昔比,東江水師的武器裝備已經能將建虜拒以兩三里之外,為步兵登陸提供火力掩護。
“長安堡在遼陽西北,距遼陽五十餘里。”
張燾指點著地圖,對毛承祿和李維鸞等將介紹著情況,“水師直入太子河,固然可以橫斷遼沉聯絡,但水情難測,又有建虜精騎窺伺,危險也大為增加。”
抬頭看著眾將,張燾繼續說道:“如果水陸並進,互相呼應,某認為是最佳策略。”
毛承祿和李維鸞對視了一眼,不約而同地頜首,表示同意。
一來要考慮水師的困難,其次是步兵在船上,總有無法施展的彆扭感覺。
“毛將軍,兩協將士還是集結於一處,沿河推進更加穩妥。”李維鸞和郭大靖的性格相似,也是比較謹慎的那種。
毛承祿猶豫了一下,便連連點頭,說道:“建虜的機動兵團有兩萬,咱們也是兩萬,以步敵騎,縱有水師的炮火助陣,也不能託大。”
張燾呵呵笑道:“糧彈物資可裝於船上,減輕步兵的負擔。騰空的船隻又可迴轉牛莊,再次裝運物資。”
水路運輸也是平遼的關鍵,不僅僅是在遼陽,隨著陸上軍隊的推進,還要航至沉陽,甚至是更遠。
軍用和民用的船隻和水手,雖然全部調來,但卸下兩萬官兵和武器裝備,還是能儘快解放出數百艘船隻。
張燾還惦記著遼陽城下的主力兵團,他當然不知道除了隨軍物資,以及不斷的陸運外,郭大靖還有屯物空間,也裝滿了糧彈,能夠支撐大軍數天之用。
“既然定下計劃,便儘快登陸,與建虜廝殺作戰,向遼陽靠攏吧!”毛承祿拱了拱手,說道:“登陸地點便由張將軍選定。”
張燾還了一禮,說道:“既如此,張某便不客氣了。登陸地點便在長安堡西面十餘里,有將近兩裡的沿岸較為平坦堅實,水流較緩,船隻也容易操縱。”
三人計議已定,一邊做登陸的準備,一邊派船返回,在長定堡上岸,走鞍山,從陸路急送情報。
如果步兵能夠與水師順利推進,沿太子河進入遼陽地區,甚至是直抵城外,與主力兵團的聯絡便會快捷許多。
“大人,敵人的船隊無邊無際,差不多有上千艘之多。”一個建虜哨騎馳奔到喀爾塔面前,躬身稟報,臉色顯出惶恐。
喀爾塔臉上強作鎮靜,心中卻是凜然恐懼。沒想到東江水師竟然有了如此龐大的船隊,完全出乎了奴酋的估計。
“再去打探。”喀爾塔擺了擺手,打發了哨騎,緊皺著眉頭,瞭望著遠處河面上一眼望不到邊的船隊。
他的手中只有兩千騎兵,負責沿河監視,並在敵人試圖登陸的時候,進行襲擾牽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