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別人怎麼想,郭大靖正在沿著自己設定的道路,堅定不移地向前走。

忠於朝廷,忠於崇禎,等於讓東江鎮軍民再陷火坑。這不是貶低,而是實際將會發後的事情。

但凡崇禎和朝堂上的諸公,能有半分愛民恤民之心,也不會有此起彼伏的民亂。

如果知道平定後的遼東不僅能節省餉糧,還能交納賦稅,你以為他們能夠給飽經戰亂的遼東軍民休養生息的時間?

看看災區的那些難民,他們所經歷的苦難,就是遼東軍民的未來。所以,郭大靖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,哪怕是成為軍閥也在所不惜。

不是不能共赴國難,而是崇禎和朝廷把共赴國難的物件搞錯了。應該出錢出糧的是宗藩,是官僚,是勳貴,是士紳地主,是豪強富商。

「我的目標就是打出個太平安樂,讓你們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。」郭大靖眺望著遠方,似乎看到了辛勤勞作、緊張忙碌的遼東軍民,他微微眯起了眼睛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官府的檔案終於下發,並由政務人員進行宣傳,並與百姓簽訂五年的承包土地的契約文書。

五年之內,賦稅不變,耕種的田地不變。如果百姓要增加耕種的土地,還可以向官府申請,再換地換書。

也就是說,在土地承包中,百姓佔據著主動的地位,而不是被官府死死地限制在田地上。

這樣做的考慮是生產力會不斷提升,比如耕牛數量的增長,平遼之後大批官兵的退役為民,使得家庭人口有所增加。

而有這樣的底氣,則是對於平遼的信心,將有大量的田地可供分配,也將產生一次人口大遷徙。

遼瀋地區,錦州、廣寧,整個遼東都將為東江鎮所有,土地面積的總量將增加近兩倍。

「文書籤字畫押後,只是確認這片田地歸你耕種,五年都不會變;如果你放棄耕種的話,便由官府收回,另行分配給別人耕種。」

「你一家人現在只能耕種三十畝,明年買了牛,能種五十畝的話,這份文書可以報官府作廢,由官府再分配給你五十畝田地,重新簽定文書。」

「對,對,你是不是耕種,由你作主,官府不強求。」

「等平遼之後,遼陽、瀋陽、錦州、廣寧等等,都會重新建屯設村,也會重新規劃田地。但這是以後的事情,不影響你簽字畫押,耕種現在的田地。」

中午時分,吳晴和小琴等人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。

一上午的時間,接待了那麼多的村民,口乾舌躁地解說政策,簽訂文書,都累得夠嗆。

村長已經讓人做好的飯菜,熱情地款待著她們。

「村長,你對政策已經完全瞭解了吧?」吳晴邊吃邊問著村子,「也不復雜,聽明白還是不難的。」

村長是個身材不高的中年男子,眼睛不大,臉色略黃。從神態和表情上,既有農民的憨厚勁兒,也有小買賣

人的精明,很矛盾,可也很合適。

他連連點著頭,陪著笑說道:「大人放心,我都聽明白了。這政策呀,就是讓百姓們安心。五年時間,不算短了。」

吳晴點了點頭,說道:「明白就好。以後若有什麼疑問,你就能向他們解說。若是不託底,也可以去鎮上問詢。」

村長連聲答應著,也不影響吳晴等人吃飯,躬身退了出去。

「下午就差不多能把這個村的工作都做完了。」小琴大口吃著飯菜,說道:「晚上統計出來,明天就去下個村?」

吳晴點了點頭,說道:「也好。早做完早利索,咱們也能早點回復州。」

與吳晴和小琴同來的兩位男性實習的政務人員,將留在遼東工作。這也是對女性的優待,不強求她們留在哪裡,全是自願。

倒不是在外面有多苦多累,吳晴和小琴還是願意在已經熟悉的地方工作。儘管在平遼之後,大範圍的調動,也在所難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