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九章 安定人心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平遼在即,不僅要讓百姓安心,也要讓軍隊安心。已經制定的各項政策不會改變,朝廷也不能插手。
名義上還是軍戶制,但管理模式和賦稅交納,以及各項優軍惠民的政策,已經與大明完全不同。
而自力更生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,既不用朝廷拔調糧餉,也不向朝廷交納賦稅。
名義上,可以說是戰亂之地,百廢待興,請朝廷豁免五年賦稅。
對於朝廷和崇禎來說,能省下遼餉,就已經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,哪裡還有奢望,要遼東反哺?
在崇禎和朝堂官員看來,遼東還是經濟不發達的荒蕪地區,根本不清楚充分解放民力、調動起軍民建設熱情後,會有怎樣巨大的變化。
眾將靜靜地聽著,心裡各有想法。但有一點可以確認,平遼之後,毛帥和郭帥依然是東江鎮的當家人,朝廷也無法奪走他們的權力。
十幾萬百戰精兵,是能縱橫天下的力量,也是他們的倚仗。朝廷也得哄著,不管願不願意。
顯然,毛文龍和郭大靖的心態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。
最關鍵還是郭大靖,他從來都沒有想過,要把軍民們流血犧牲光復的土地,再交給朝廷去管理。
看看國內的亂象,就知道朝廷是不稱職的,官員也是沒有能力讓遼東軍民過上好日子的。
「朝廷不再供應糧餉,遼東也不上繳賦稅,政策由東江鎮自己把握。」郭大靖環視眾將,笑著說道:「遼東軍民想要吃飽穿暖,你們說說,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
最重要的就是錢糧啊,糧食能吃飽肚子,錢能購買棉布棉花等物資。但問題好象不是這麼回答的,傻瓜式的問題,郭大靖會問出來?
各人有各人的答案,但都保持謹慎的態度,沒有說出來,免得說得不好,倒顯得見識不夠。
郭大靖呵呵一笑,說道:「依本帥看來,土地是最重要的。有足夠的土地,才能安置足夠的百姓,才能有足夠的收穫。」
「現在東江鎮有多少人口,將來又會增加多少?每人要是有一百畝田地,還保持現在的賦稅,就能吃飽穿暖。」
「現在內地的民亂,歸根結底,還是田地太少,賦稅太重。這兩個問題能夠解決,只要餓不死,誰會提著腦袋去造反?」
劉興祚連連點頭,這得捧場,雖然不算什麼精僻語論。但這是郭帥說的,也預示著東江軍開疆拓土的腳步,將會一直持續。
「郭帥說得極是。土地是最根本的財富,是老百姓能夠吃飽肚子的保障。東江鎮收的賦稅不高,就只能增加田地的數量。」
「刨去湧入的移民,太平年月的人口也是在不斷增長的。十幾年就一代人,現在有一百畝,子孫滿堂後,人均可能就不到十畝。」
「是啊,看看大明建國之初的田地和人口,再看現在的,真的不夠耕種,不能吃飽肚子呢!」
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,心裡卻並沒把這事兒看得太重。
只要滅掉建虜,憑東江軍的實力,開疆拓土還不容易。奴兒干都司的故地,都是可以佔領的。
郭大靖笑著頜首,待人聲稍微停息,又開口說道:「可笑建虜,以為我東江軍的終極目標便是遼東。還分別給毛帥和郭某寫信,言辭不一,行挑拔離間的伎倆,真是愚不可及。」
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,毛文龍把書信轉交給郭大靖。郭大靖不傻,也把自己收到的送給毛文龍。
兩人交換書信,建虜的陰謀心思便無所遁形。再者,毛文龍和郭大靖的這番舉動也證明內心無私,只能是更加地互信。
眾人紛紛恍然,感嘆毛帥和郭帥的關係竟然如此親密,對於平遼滅虜也都是堅定不移的態度。
郭大靖的目的也達到了,既重申了平遼的堅定決心,又顯示了兩大***的親密無間。
別說是敵人挑拔,就是內部有不同思想,或對毛文龍,或對郭大靖有些不滿,也都得惦量惦量,別搞事情。
「看來,毛文龍已經確定了退路,不擔心朝廷的兔死狗烹了。」祖大壽想得更要多一些,也終於打消了私心雜念,只能跟著東江鎮搏富貴了。
再看看東江鎮的這些將領,眼裡除了毛文龍和郭大靖,哪裡還有朝廷和皇帝?也就是口頭上的敬稱,卻把遼東視為自家的地盤,不準朝廷再插手了。
有個三五年經營,遼東豈不是更象鐵桶一般,針插不入、水潑不進。東江軍也成了毛家軍,或者是郭家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