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章 平遼,必勝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不用覺得奇怪,這是以防萬一之舉。何況,糧食能夠儲存,不會浪費的。”
東江鎮的糧食消耗是越來越大,移民的湧入,軍隊的擴充,人口的自然增長。況且,糧食結構也要多樣化,不能光吃那麼一兩種。
儘管老百姓的消費水平還不高,但米、麥可以作為福利,逢年過節發放給軍屬,效果還是非常好的。
何可綱的疑惑,是在東江軍的資金上。就算是有朝廷的賞功銀,還有拔調的軍餉,似乎也不夠東江鎮這般大肆採購。
當然,他現在更加了解遼鈔的高明之處。幾乎不用銀子,就養了十萬大軍。可這也需要有抵押物,才能讓百姓認可,在市面流通。
如果東江鎮沒有足夠的糧食,與糧食掛鉤的遼鈔,那就真是形同廢紙。
何可綱也聽說過郭大靖經營有道,康慨大方,以個人之力,幫助東江鎮渡過最困難的時期,且到現在,還在不斷地無私奉獻。
但這些不好開口詢問,看郭大靖的意思,也不想細說。
作為郭大靖的副手,何可綱工作起來,還是比較認真的。也正是如此,才能得到郭大靖的賞識和重用。
“各部的訓練進度,要下個月才能報上來。”何可綱收好檔案,又提醒道:“是不是又要下去巡視一番?”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也好。先就近檢驗巡視右協,再分頭去其他部隊。”
訓練科目只有步兵增加了戰壕內的近戰肉搏,除了火槍,再多一項技能,對於步兵來說,也不算困難。
本來有將領建議專設肉搏兵,但郭大靖經過考慮,給否決了。
為了對付建虜的戰壕護城戰術,才增加的肉搏近戰訓練。這與在平地上的刺刀格鬥還不一樣,估計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。
也就是說,在將來,火槍射擊和刺刀衝鋒還是戰鬥的主要方式。專設肉搏兵,等於打完遼沉就無用武之地了,沒有必要。
況且,在郭大靖看來,進行近戰肉搏的訓練,能夠增強將士們的勇敢精神,與刺刀見紅是同樣的效果,甚至還要更好一些。
藝不壓身,多會一樣兒也不費事。
再說,在戰場上你死我活的殘酷環境中,沒了火槍加刺刀,你還不會打仗了?什麼刀子、錘子、棍子,連石頭、牙齒都是武器,打就完了。
而此時的祖大壽,就正在訓練場上觀看,被激昂的喊殺聲所震撼。
這還是隻能縮在城中,只會倚仗紅夷大炮的遼鎮官兵嗎?
本著以老帶新的原則,原來的遼鎮官兵經過一個月的火槍集訓,便都被打散分到了東江軍各部,最先進行的就是近戰肉搏。
可以說,這種擴充訓練的模式,能夠最快地形成戰鬥力。每個新兵不是一兩個老兵在教在帶,他們在部隊中是少數,幾乎是完全被老兵所淹沒。
那種氛圍使新兵無時不刻不在接受著教育,被老兵的精神意志所感染。
周圍都是要可靠堅強的戰友和袍澤,恐懼和緊張得到了極大的緩解,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新的集體。
“那個應該是原遼鎮計程車兵。”祖大壽舉著望遠鏡,認出了進行衝殺演練的一名士兵,有些驚訝地張大了嘴巴。
這還是那個眼光木然,畏畏縮縮的“二呆子”嗎?在軍隊中飽受欺凌,被官長斥罵踢打,也不敢出一聲的懦弱傢伙?
祖澤溥聳了聳肩膀,他不認識什麼原遼鎮計程車兵,認識也覺得沒什麼用。現在都是東江鎮的人了,管那麼作甚?
在望遠鏡的視野中,祖大壽看到的是一個瞪大眼睛、吶喊衝鋒的“二呆子”。不,應該叫二勐子才更確切。
一個人的狀態從眼神中就能看出來,有沒有光,表現的是人的內心。有希望有奔頭兒,身上就有衝勁兒,就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。
糧餉不扣,吃飽喝足,家裡有地,無後顧之憂,嚴格的軍紀和訓練,袍澤的薰陶和感染,這些都迅速地洗滌著原來的遼鎮官兵,使他們如同脫胎換骨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