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捷的訊息傳遍了東江鎮控制的各個地方,老百姓這才知道建虜東犯,軍隊奮戰,全殲建虜,斬首阿敏等奴酋。

儘管這段時間向前線運輸頻繁,但誰也不知道大戰已經打響。

現在,勝利的訊息傳開,還附著官府的公告,那就是可以在蓋州,莊河直到鎮江堡的沿海地區申領土地耕種。

在鼓勵的同時,政策上還有優惠,今年的收成只交一成,其餘歸己。同時,五戶一頭耕牛,或一匹馬,作為耕種勞作的畜力。

在頒佈優惠政策的同時,從各地抽調的工作人員也趕赴遼東各地,開始勘察丈量和登記,並規劃村屯的設定,為兩個月後的春耕做充分的準備。

與此同時,大量在秋冬季之後湧入遼南的移民,也接到了通知,並統計要耕種的土地數量,準備遷移到新的家鄉。

楊小河拉著板車打柴回來,便看到母親在院中打量著房子,透出難捨的情緒。

“娘,別看了。越看,你越捨不得搬家。”楊小河把柴禾搬下車,堆到院牆一角,呵呵笑著說道:“搬到蓋州也不遠,在那裡才算是安家,可以放心生活。”

楊氏自失地笑了笑,說道:“住了也沒多長時間,可怎麼就捨不得呢?”

在建虜統治區的苦難生活,使得楊氏對這段時間的安逸舒適,永遠都難以忘記。更重要的是,她找到了丈夫,和兒子都有了依靠,家庭也得以完整。

但移民的湧入,以及土地的開發,使得楊家即便是軍屬,也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耕種。

楊大滿是基於將來的生活所作出的安排,蓋州可是好地方,離旅順、大連很近,又有軍屯的基礎,他可是因為軍人的身份,才優先得到安置的。

“爹在書信中都說清楚了,蓋州的田地,搶都搶不著。”楊小河滿心歡喜,因為他知道離老爹又近了,聽說駐地就在蓋州。

楊氏想到丈夫,心中釋然了不少。不管到哪裡,一家人能夠多團聚,才是最好的事情。

“娘,官上在統計購買耕牛呢!”楊小河頗為期待地說道:“咱家也報上吧!”

楊氏有些猶豫,並不是錢不夠,但這是大事,她還沒跟丈夫商量呢!可書信來往十分不便,就怕耽誤了。

“好吧!”考慮了半晌,楊氏終於點頭,說道:“那你快去報上,咱家買頭牛,還要幾隻雞來養。”

楊小河差點蹦起來,高興雀躍,連柴禾也不搬了,轉身就跑了出去。

看著兒子歡快奔跑的背影,楊氏露出了由衷的笑容。上前收拾兒子扔下的柴禾,感覺自己的力氣又長了。

吃飽穿暖,家人無恙,這就是楊氏最大的願望。至於在哪生活,楊氏並不是很在意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高嘉亮打完柴,便興沖沖地返回住處,作為年後抵達遼南的新移民,都統一安排在旅順港外的安置營地內。

雖然房子很小,炕和灶臺都在屋內,一家都睡在炕上,但高嘉亮一家卻是滿足的。因為他們能吃飽肚皮,也不用再擔心成為僵臥於野的屍體。

回到住處,在屋外便看見小丫頭和幾個小孩子在大院子裡興高采烈地玩耍。他們已經推起了雪堆,嘴裡噴著白霧,卻都咯咯地笑個不停。

“冷了就趕緊進屋,別凍著了。”高嘉亮囑咐了女兒一句,得到回應後,便推開房門進了屋。

妻子正在做著針線活兒,一副棉手套已經成形,那是自願的,可也是有報酬的,都是官府安排的。

“今天的活兒做完了?”妻子有些疑惑,抬頭問道:“比往日回來的要早很多呢!”

高嘉亮嘿嘿一笑,說道:“還差兩車,吃完午飯再去。”

妻子點了點頭,說道:“等我一下啊,做完這隻再燒飯。”

高嘉亮往炕頭上一坐,暖和著手,笑呵呵地說道:“終於熬出頭兒了,過幾天就要去新地方安家,聽說是在鎮江往南,田地想種多少都成,第一年只交收成的一成。”

妻子眼睛一亮,看著丈夫,不太確定地問道:“你在哪聽到的,準不準啊?”

“準,怎麼不準。”高嘉亮趕忙解釋道:“是剛登記的,五戶人家合用一頭耕牛,我申領了二十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