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三章 民亂難平,遼東是活路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災害的蔓延,從陝西到山西,再到河南、北直隸、山東,整個長江以北都要受到荼毒。
而朝廷對於賦稅的收取,卻不會因為災害而減免。實在是受災的面積越來越大,已經無法顧及。
不僅沒有豁免,朝廷還會把賦稅收取的數額與官員的考核掛鉤,造就出一批如狼似虎的官吏,敲骨吸髓地從百姓身上榨取。
其實,有沒有辦法來減輕百姓的負擔,文官心裡清楚,皇帝想必也心知肚明。
那些豁免賦稅的宗室、文官、士紳,以及透過各種手段隱冒的官僚地主豪紳,才是大明的蛀蟲,毫無國家民族之念,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。
最富裕的階層不納稅、不繳糧、不當差,反倒是掙扎在貧困線的窮苦百姓,要承擔起絕大部分的賦稅,民亂又豈能平定?
………………
天津港口。
東江鎮接納流民的營地又擴大了,沒辦法,隨著東江鎮的不斷勝利,越來越多的移民拋開心中的恐懼,前往遼東搏一條生路。
在這其中,不全是災民,還有窮苦的百姓,不堪賦稅的重負,也背井離鄉,全為了能吃飽肚子。
隨著春天氣息的濃厚,難熬的冬季很快就要過去,人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,精神狀態看起來也好了很多。
為了提高運輸效率,儘快地把移民送到能耕種勞作的地方,大海船就在港外,等著遼東沿海冰融雪消。
如果要強行運送的話,只能在大連和旅順這兩個港口停靠,接下來便要走陸路,耗費更大,時間更晚。
十幾口大鍋冒著熱氣和香氣,玉米、土豆、白菜混合煮的稠粥,再加上把食鹽,對飢腸轆轆的百姓來說,就是難得的美味。
而且,每天供應三次,供應的量很足。非但餓不死,活動得少的話,連飢餓感都可能沒有。
對,得守規矩,要排隊啊!何老貴抽著鼻子,聞著飯香,又咧了咧嘴,再次提醒自己。
東江鎮的管事兒們倒是不錯,要求也不算多,但有那麼幾條規矩卻最好不犯。否則,就要吃苦頭。
嗯,其實也挺好,那個爭搶飯食的無賴不是被捆起來押走了嘛!對何老貴這樣的老實人,守規矩還真是個好事兒。
何老貴並不象看起來那麼老,他拿著木碗,老老實實地等著開飯。
不時還下意識地捏捏懷裡,那有一張加蓋紅印的紙片,相當於東江鎮給發的身份證。
聽說,憑這個,他就能認領土地耕種。在心裡,他已經開始憧憬著蓋房種地的生活前景。
在大鍋的前方,早已站滿了人,等著開飯。一些軍人模樣的壯漢,手中拿著短棍,負責維持著秩序。
見人群有些焦躁喧譁,有士兵不高興了,大聲叫道:「還有一刻鐘才開飯,規矩再講一遍,不得違犯,否則……」
人群中的嘈雜聲小了下去,人們望著熱氣升騰的大鍋,下意識地舔著嘴唇。
「孃親,咱們快點,要不就該搶不上了。」一個枯黃瘦弱的小女孩牽著母親的手,邊走邊脆聲的說道。
「囡囡乖,等會就可以吃飽飯了。」婦人愛憐地摸著女兒的頭,同時感覺飢餓難耐,渴望著立時吃飯
喝粥,腳步匆匆,一個踉蹌便要摔倒。
何老貴趕忙伸手扶了一把,好言安慰道:「不用著急,也不用爭搶,要排隊的。嗯,就是一個接一個挨著來!」
哦,婦人應該是剛到的,還不是很瞭解這裡的規矩。拉著女兒四下望了望,老老實實地排在了隊後。
尖銳的哨聲響了起來,人群不禁喧囂起來,一個士兵大聲叫道:「排隊,排好隊,人人都有,嚴禁插隊爭搶。」
在士兵虎視眈眈的監督下,想擠到最前頭的流民青壯,也不敢造次。
已經有恃強凌弱的傢伙被打得頭破血流,不知押到了什麼地方。教訓是深刻的,不得不讓人吸取。
人流在十幾口粥鍋前慢慢移動,濃稠的雜糧粥一大勺一大勺地盛進百姓手中的碗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