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一章 祖大壽的心思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祖大壽說道:“此事祖某知道,建虜也因此而繞道入關,想用劫掠緩解饑荒。不成想,毛帥與郭帥已經料敵於先,於遵化大勝建虜。”
毛文龍笑了笑,說道:“何止是建虜,東江鎮的地盤也受災了。好在,有興修的水利,還有耐旱耐寒的作物,再加上從外購糧,才熬過了困難時期。”
“祖某也很奇怪,不知道東江鎮從哪裡搞來的新奇作物?”祖大壽有些疑惑地問道:“聽說那個土豆,每畝上千斤的產量,都是令人難以置信。”
“要不是有土豆,東江鎮不知要餓死多少人。”毛文龍甚是感慨地說道:“還有玉米和黑麥,都是大靖透過海商從海外搞來的。”
“郭帥的思路和眼光,著實令人歎服。”祖大壽臉上露出欽佩之色,說道:“土豆之奇物,可解救萬民,朝廷尚不知道吧?”
“本帥已經上奏朝廷,可惜——”毛文龍搖了搖頭,說道:“一年多的時間,朝廷也不見動作。”
揮了揮手,毛文龍似乎甩掉了煩惱,說道:“嗯,不說這些了。你的子侄若有願意從政的,可去金州,在陳副帥那裡實習。”
祖大壽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待祖某問一問,就怕他們粗魯不文,只能走武人這條路。”
“什麼都是學的。”毛文龍不以為意,說道:“現在那些政務官員,都不是科舉出身,不也幹得挺好嘛!”
祖大壽笑著點頭,卻不忙作出決定。畢竟,毛文龍開了這個口,短時間內便不會收回,他也不用著急。
路旁幾個勞作的百姓在躬身肅立,等著毛文龍、祖大壽率隊過去。
雖然還不到春耕的時節,但一些準備工作已經開始,只等土地化凍,便能犁地播種。
有祖大壽在身旁,毛文龍便打消了下馬與百姓攀談的心思,向著百姓們揮了揮手,催馬走了過去。
“今年耕種的土地可能會增加一倍還多。”毛文龍帶著欣慰和憧憬,微笑著說道:“要不是有足夠的田地,要養活那麼多移民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”
東江軍各部已經形成了對建虜統治區的圍攻之勢,並能保衛已經光復的大片土地。這才是大量接收移民,以及秋後大反攻的物資基礎。
從秋天到明年春耕,這是郭大靖所計劃的總攻時間。特別是要搶在秋收之前,使建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人手去收穫糧食。
如果計劃成功,就算不能一舉滅虜,建虜也會陷入缺糧的大饑荒,不戰自敗。
而且,沒有糧食的支撐,即便有數量不少的建虜能夠逃往北方,也會在冬季餓死很多。
但東江鎮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,軍隊不參加秋收,也有足夠的人口完成這項工作。
“人口不是負擔,反倒是強大的助力。”聽著毛文龍的解說,祖大壽感慨地連連點頭,“可要做到能讓軍民衣食不缺,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。”
“地盤越大越困難,人口越多越不容易。”毛文龍緩緩說道:“當然,這也取決於政策。要適時而變,不能因循守舊。最重要的,要保證百姓有一口吃的。”
祖大壽深表贊同,民以食為天,誰吃飽了會鬧事?甚至於,只要餓不死,就能夠忍受。
而從毛文龍的話語中,祖大壽也猜出了一些深層的意味。看來,平定遼東後,東江鎮不會把治權交還給朝廷。
對於朝廷的怨言,毛文龍並不如何隱晦。但並不涉及皇帝,這也是巧妙之處。按照封建時代給皇帝開脫的萬金油式的藉口,那就是朝中有奸臣。
“應該是想做李成梁第二。”祖大壽心中做著猜測,“只不過,憑著東江軍的實力,比李成梁更穩固。爵位已經在李成梁之上,難道還想做遼東王?”
這樣的猜想,和作為遼西軍閥的祖大壽相比,簡直是天差地別。東江鎮不僅能自力更生,還能養活幾十萬的百姓;遼鎮呢,全靠朝廷供應糧餉。
“而且,遼東能承載多少人口,上百萬也沒問題。精兵悍將在手,毛文龍這是要割據自雄的節奏啊!”
祖大壽偷偷看了一眼毛文龍,心中浮起幾分凜懼。連朝廷和皇帝都不放在眼裡,何況小小的遼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