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調人,不補充,各步兵協當然會有意見。

不過,郭大靖已經安排好了,只等覺華島海冰盡融,水師便能出動,很快就能把兩萬人馬分送到遼南和遼東。

「頂多再有十天半月,海冰融化便能起航轉運。」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說道:「這樣,本帥給各協下道命令,答應他們儘快給補充,讓他們支援飛騎選兵。」

劉興祚呵呵笑著,連連點頭,說道:「郭帥的命令,誰敢不聽?行,末將沒有別的事情,先走了。」

郭大靖笑著擺了擺手,也不客氣,低頭繼續閱看軍情部送來的各方面的情報。

儘管東江鎮還在招募兵員,但飛騎營從各協中抽調的人員,可不是什麼都要訓練的菜鳥,省了很多時間。

各步兵協當然會有意見,可這應該是最快的辦法。畢竟,步兵的訓練週期要短很多。

等遼鎮人馬運到,補充進各協,與飛騎的訓練週期差不多,就能夠上陣殺敵。

郭大靖看過情報,拿出紙筆,開始給各協主官寫信。硬性命令倒是沒問題,但在書信中說明會更有人情味。

顧全大局是宗旨,各協並不是誰的私兵,如果郭大靖連這點都做不到,那也不用當這個主帥了。

嗯,祖大壽等人應該已經到了復州,被毛文龍留住也挺好,省得來了在身邊還牽扯精力。

郭大靖想到此事,不由得搖了搖頭。

遼鎮落到這步田地,祖氏在遼代四代經營,也以慘淡收場,都是自作自受。但凡心中有國有民,也不會如此。

歷史已經完全改變,郭大靖不僅要平定遼東,重振大明。還要掃除積弊,使大明再不會出現那些禍國殃民的王八蛋。

顯然,崇禎還在做著裱糊匠,東修西補,維持著四面透風的泱泱大明。但從實際上來看,大明已經接近分裂成了三大部分。

處於戰爭狀態的遼東是一大塊,正在民亂四起的長江以北是其二,其三則是歌舞昇平的江南。

崇禎但凡有眼光,有魄力,也能意識到這三個處於不同境況的隔閡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困難。

最富庶的江南收不上賦稅,加派的賦稅幾乎全部被北方的百姓承擔。民亂的根源在此,不徹底消除,就算暫時撲滅,可依然會野火吹又生。

這回,可能不是李自成,也不是張獻忠。但不管是誰,也不管時間早晚。如果東江軍按兵不動,大明朝廷的最終結局不會有什麼改變。

「毛帥就要留在遼東,郭某才能隨意行事,以最小的代價,奪取最大的成就。」

郭大靖寫完簡短的書信,起身走到門外,在依然有寒意的初春季節,清醒著腦子,憧憬著未

來。

「只要缺錢缺糧,民亂只會滅而復起,最後連剿亂的官兵,也會因為缺餉斷糧而加入到民亂之中。」

郭大靖很確定,崇禎解決不了財政問題,而這正是大明崩潰的根緣所在。

曾經有兩大救國良策擺在崇禎面前,並已經在試點中見到效果。但崇禎卻反覆無常,半途而廢。

「說什麼天子守國門,君王死社稷。讓萬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就是你的失職,縱然一死也難辭其咎。」

郭大靖微眯起眼睛,抿著嘴角,露出意味不明的冷笑。

或許,這都是藉口。他只是野心勃勃,想要登上權力的巔峰。這可能也是穿越者的通病,在封建社會缺乏安全感,成為九五至尊便成為了最終目標。

可不管怎樣,郭大靖認為自己主宰大明的話,會比崇禎強百倍,能讓華夏屹立於世界之巔。

有這些理由,難道還不夠?什麼謀朝篡位,什麼不忠叛賊,對郭大靖都算不得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