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八章 暢飲展望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大明國內因為大災害而爆發的民亂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土地兼併的嚴重。土地是有限的,人口卻是不斷增長的,特別是在太平年間。
自然災害的影響,也使得農業生產具有不確定性。為了抗過大災害,以耕種數量來彌補產量的不足,應該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辦法。
「一家生三四個,四五個孩子,人口在二三十年便能增長一倍。」郭大靖緩緩說道:「看看內地的情況,還有多少自耕農?又有多少衛所的屯田,已經被豪強士紳侵佔?殷鑑不遠,要維護安定,就要不斷增加土地來滿足人口的增長。」
「何況——」郭大靖微微一笑,說道:「所謂的苦寒之地,可是埋藏著眾多的寶藏,只等咱們去取。」
劉奇士呵呵一笑,說道:「你說怎麼幹,咱就怎麼幹。可照我看來,什麼寶藏也不及喝酒吃肉。來,乾杯。」
郭大靖舉杯喝酒,對於劉奇士的思想並不苛責。畢竟,能具備他那種憂患意識和戰略眼光的,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沒有。
況且,郭大靖也有辦法利有民間力量,加速開發東北,不斷地向北拓展,佔據有利的戰略地位,與北方的惡鄰展開爭奪。
缺乏冒險精神,郭大靖對於漢民族的這個評價是不贊同的。
那些闖關東、下南洋、走西口的開拓者,難道都是餓得受不了,才邁出離鄉背井的那一步?
只要有足夠的利益,比如封官、賞地,就能調動起民間的力量。隨著火槍向普通百姓的普及,也能給他們去冒險增加最大的保障。
退伍官兵組成的開拓團,郭大靖也準備大量建立。他們有武器,能戰鬥,更有信心為子孫後代創基立業,爭得更多的財富。
吉林,黑龍江;長春,哈爾濱……郭大靖不知道這些地名還會不會有,但這些土地卻是一定要收入漢家江山的。
……………
在初春的寒意中,百十騎人馬沿著大道,向南向北行進著,速度不快也不緩。
祖大壽麵色平和,已經換上了東江軍的制式手套和帽子,形象有了不少的改變。在何可綱的陪同下,一邊策馬前行,一邊安靜地聽著身後將領們的議論。
「東江鎮還真是富裕得很哪!」
祖可法擺弄著手中的望遠鏡,愛不釋手的感覺,嘴上卻還有些陰陽怪氣,「此等軍中利器,我等卻是初次得見,可他們已經使用了數年之久。」
陪著眾將的是黃得功,嘿然笑道:「聽說這望遠鏡最早是西夷帶來的,郭帥請來能工巧匠仿造出來的,價值不菲。」
人家花錢造的,憑什麼給你用?你們在遼西拿著朝廷糧餉,東江鎮飽受壓制的時候,你們又給過人傢什麼?
黃得功心裡腹誹著,真是越來越瞧不起這幫自命不凡,落了架還嘴硬的傢伙。
「東江鎮僻處海外,也佔著地利,海貿就獲利豐厚啊!」祖澤溥說道:「部隊的武器裝備全是他們自己打造,這花費更大。」
毛文龍心中也有疑惑,
轉頭看向何可綱,溫言問道:「何副將,東江鎮只憑海貿就能供養數萬精兵強將,並做到甲堅兵利?」
何可綱在馬上躬身道:「據末將所知,海貿只是東江鎮的收入之一。象賞功銀,還有郭帥的經營,末將卻也不知其詳。」
祖大壽點了點頭,說道:「這個遼票倒是厲害,與寶鈔差不多,省下了餉銀,想招多少兵也不擔心發不出餉。」
何可綱沉吟了一下,如實答道:「末將也曾向郭帥表示過欽佩,聽他一番解說,方知不是那麼簡單。」
哦,祖大壽露出驚異之色,問道:「可綱,你詳細說來。」
何可綱說道:「這遼票看起來只是紙印,但拿到市面上,什麼東西都能買到。特別是糧食,和遼票的比價一直很穩定。軍民拿著遼票,能花出去,且不貶值,才是其能在東江鎮流通的原因所在。」
祖大壽捋著鬍鬚陷入思索,半晌才有些恍然地點了點頭,說道:「雖然是紙,但卻與糧食等價,老百姓自然不會排斥遼票。」
「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,或者其它商貨,遼票就是廢紙一張,和寶鈔一樣,軍民都不會接受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