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大壽到遼南,對倭貿易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東江鎮的戰略重心逐漸北移,旅順堡的地位大大下降,已經不再是糧彈物資的儲存中心。
甚至於,開春之後,陳繼盛也要帶著一眾官員前往金州,政務中心也要北移,以便更方便地管理東江軍的大片地盤。
「軍官眷屬目前多在大連居住,那裡風景既好,又是良港,坐船航行也甚便利。毛帥和郭帥的府宅,便都在那裡。」
陳繼盛和祖大壽並馬而行,邊走邊介紹道:「新建的宅院群呢,還有復州和莊河兩處,祖帥和將領們儘可以選擇。」
祖大壽連連點頭,說道:「多謝毛帥、郭帥,還有陳大人的周到安排。其實,有個住的地方就成,我等豈會挑三揀四?」
陳繼盛笑著說道:「總歸都是暫時的,也就這一兩年的時間,住在哪裡還會有變化的。」
祖大壽嘿然笑道:「一兩年的時間,憑東江鎮的實力,必然平定遼東,也確實需要重新安排。」
停頓了一下,他又開口問道:「不知毛帥和郭帥現在何處,祖某急著前去拜見。」
陳繼盛說道:「毛帥坐鎮復州,郭帥在蓋州前線指揮,我軍正在準備兵進海州的作戰。」
「兵進海州,這是準備攻打遼陽?」祖大壽感嘆道:「剛剛取得遼東大捷,又要發動大戰,令人欽服備至。」
陳繼盛笑了笑,說道:「貴部能夠趕來助戰,平遼程序必然加快。陳某也不隱瞞,毛帥和郭帥已經有今年平遼的計劃,只待時機完全成熟。」
果然是要在今年平遼,何可綱倒也沒有虛言相騙。
祖大壽感到了慶幸,如果不是自己當機立斷,一年後的今天,蝸於寧遠的祖氏家族將面臨悲慘的結局。
而且,從陳繼盛的話中,他也能聽出些意思。今年平遼的計劃是早已有的,遼鎮人馬的歸併,或許能夠加快這一程序,但絕不是決定的因素。
仔細想一想,也能夠理解,按照東江鎮接收移民的速度,要招募兩萬士兵的話,頂多也就一年半載。
或許,東江軍連續重建立虜後,已經不需要這麼多的人馬,就能夠發動決戰,一舉平遼。
在祖大壽看來,攻下瀋陽,也就意味著平遼大功告成。他當然不知道,郭大靖的標準要比這高很多。
「祖某還是帶著將領們儘快拜見毛帥為好。」祖大壽已經不去考慮在哪裡定居的問題,反正是暫時的,還是先爭取個好印象罷。
陳繼盛對此應該有所預料,點頭道:「如此也好。那就在旅順暫歇兩天,去復州正好能看看建好的住宅區。」
說話間,已經看到了旅順堡的城牆。在城門外,已經有了城關,兩旁的買賣鋪戶排出去很遠,足有幾十家之多。
「好叫祖帥和諸將得知,在東江鎮的地盤使用的是遼票。」陳繼盛笑著說道:「每位先給五十兩零花,需要什麼可在此購買。旅順和大連可是貨品最多最全的兩大商貿區。」
祖大壽雖然也聽說過東江鎮有自己的貨幣,但還是第一次見到遼票。眼見不過是紙印刷的,雖然是升級版,更加精美,但心中不免甚是疑惑。
陳繼盛也不細說,這些買賣鋪戶有很多是林家招攬,以及從山東來的商賈。他們收軍票,但卻可以向官府兌付銀兩。
可對內的話,軍民百姓還是使用軍票,流通既方便,也產生了信用。
進到旅順堡內,陳繼盛早就安排好了住處,晚上又安排了酒宴,招待得很是周到,倒讓祖大壽等人挑剔不出毛病。
有祖大
壽壓著,這些人也不敢乍刺。背地裡再怎麼發牢騷,他們也知道事已至此,無法再改變什麼,表面功夫還是要做到的。
其實,在東江鎮最繁華的遼南,或者說是金州,他們會開眼界,長見識。這裡可比閉塞的寧遠,物資更豐富,只要有錢,很多新奇的東西他們都可以買到。
連續的大捷,使得外人對於東江軍的信心不斷提升,官府也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來招商引資,以促進商貿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