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四章 多爾袞的鬱悶悲哀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東江軍的壕溝胸牆工事,已經為建虜所學習。只不過,沒有太長距離的延伸。現在,就不得不改建加強,以阻擋敵人炮火對城池的破壞。
火器也被重視起來,雖然都是老舊型號,很落後,但有總比沒有強,也都大量地安設於鞍山驛、遼陽、連山關等關隘重地。
當然,火藥的缺乏,一直是建虜難以解決的問題。硝磺等物資,極易採購。即便有少量走私過來的,數量也難以滿足需要。
按照建虜現在的實力,已經難以抽兵遠征,控制薊鎮、宣大等邊外的蒙古諸部,從那裡得到急需的物資。
盡人事,聽天命吧!
面對東江鎮的步步緊逼,已經全面落了下風,卻還沒有化解之道。
多爾袞放下紙筆,無奈地嘆了口氣。
………………
已經是二月份,海冰雖有消融跡象,但船隻航行還會受到很大的影響。除了旅順和大連港,還能夠維持正常運轉。
“最多還有一個月,沿海結冰便會開化,海路便能暢通。”毛文龍勒住馬頭,望著蓋州的海岸,微笑著說道:“那個時候,大批遼鎮官兵便會乘船而來。”
郭大靖點了點頭,說道:“這段時間也夠他們準備遷移,海路暢通,便能直往各地,不必在旅順、大連登岸,再走陸路了。”
古代的陸路是耗時最長、最不好走的,遼鎮官兵及其卷屬的安置地方已經初步確定,在莊河以東,鎮江堡以南。
如果現在坐船的話,只能到旅順和大連港,再走幾百裡的沿海陸路,十分地麻煩,路上的安排也是一件繁重的工作。
所以,現在的海運雖然沒停,但運力有限,只能將遼鎮的官兵分批運開,家卷則要在海冰全部消融後再行運輸。
但現在,毛文龍和郭大靖已經不用太擔心出現什麼意外了。因為,祖大壽很快便會乘船而來。
“祖大壽這是在表明自己的誠意。”毛文龍輕甩著馬鞭,笑著說道:“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?幸好醒悟得還不算晚,總算抓住了最後的機會。”
郭大靖呵呵笑了兩聲,說道:“不到最後,他還是不想放棄已經到手的東西,這和建虜沒什麼兩樣兒。”
毛文龍擺了擺手,說道:“既然來了,還是要以誠相待。儘快融合,也不耽誤平遼大計。”
郭大靖躬身應承,說道:“末將省得。可遼鎮將士,也就士兵可以放心使用。軍官嘛,還需要考察。只怕他們不滿安置,總覺得自己不含湖。”
毛文龍微微頜首,說道:“有軍法在,若犯錯,一視同仁,也不要遷就姑息便是。”
兩部合併,雖然東江軍戰力強悍、兵力強大,但要一下子抹掉遼鎮的標籤,也不是那麼容易。
郭大靖說得也是心裡話,對遼鎮官兵只看好士兵。如果可能,一個軍官他都不想要。
如果有自知之明還好,就怕那些自覺得了不起,實際上狗屁不是的傢伙。拿著自己的官階說事兒,覺得遭到排擠和歧視,沒受到重用。
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,打過幾次勝仗,有什麼本事。東江軍的武器裝備和戰術打法,是他們能夠掌握的?
反正,郭大靖已經橫下心來。逆我者昌,順我者亡。老老實實的話,還給你機會;要想乍刺,他也絕不會手軟。
毛文龍其實也是同樣的想法,恩威並施是王道,東江鎮作為主體,這是絕不會變的。遼鎮軍官若敢挑事兒,他可以保證不殺,但這也是最後的底線。
“朝鮮林慶業和崔孝一已經收到了銀子,派人來表示了感謝。”毛文龍呵呵一笑,說道:“朝鮮王室好象並沒有獎賞,令人心寒。”
郭大靖鄙夷地撇了撇嘴,對朝鮮王室的懦弱無能甚為不齒。
不過,朝鮮朝堂已經被親明派把持,看衰建虜的已經是大多數。
況且,東江軍佔據遼東,已經替朝鮮擋住了建虜的兵鋒,朝鮮再經戰火的可能性已經很小。
從林慶業和崔孝一送來的書信中,郭大靖還知道一些細節。朝鮮王室的態度正在轉變,只要明朝朝廷再加把勁兒,就很可能使其徹底站到明軍一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