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章 戰後佈置,一年平遼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儘管這幾次作戰中,步兵對騎兵最終是取得了勝利。但這不全是步兵的功勞,出現問題也是在所難免。
在火槍與弓箭的對射中,東江軍能夠不落下風,倚仗的是盔甲的防護,以及火槍超過弓箭的殺傷力。
在射程上,重火槍遠超弓箭,但很難上刺刀近戰肉搏;輕火槍則相反,能近戰能遠射。但在射程和殺傷力上,卻要大打折扣。
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除非造出線膛火槍和米尼彈,才能完全碾壓弓箭。
全力製造的話,也不是搞不出來,可要量產裝備部隊,沒有幾年的工夫,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。
郭大靖提出了改進,卻也沒打算將此次會議開成研討會,只是給眾將留了作業。
隨後,郭大靖又佈置安排了其它的工作,此次會議便算是結束。接下來便是傳統節目,喝酒吃肉、犒賞三軍。
席間,郭大靖特意把幾位朝鮮將領請到身邊,暢飲敘談,在表達了感謝之意後,也承諾對朝鮮方面的武器援助。
“回去請向林大人、崔將軍帶上本帥的謝意。”
郭大靖已經知道了在朝鮮作戰的大致斬獲,說道:“本帥很快會送去二十萬兩銀子,供林、崔兩位大人撫卹將士,賑濟百姓。”
二十萬兩銀子,就算是朝鮮軍隊斬首四千級,只多不少。如此康慨解囊,郭大靖是要為林慶業、崔孝一提高威望,收買人心。
畢竟,依著朝鮮王室的德行,不太可能給奮勇作戰的官兵什麼象樣的賞賜。而那些陣亡、傷殘的官兵,如果沒有撫卹,林、崔二人以後也不好帶兵。
金念良等人趕忙躬身致謝,由他作代表,向郭大靖轉述著崔孝一的幾個建議。
郭大靖認真地聽著,不時微微頜首,插話詢問。
“分批加入東江軍,展開輪訓,這一點沒有問題。以前不也是這樣做的,能得到朝鮮義兵的助力,本帥求之不得。”郭大靖很痛快地接受了這個請求。
顯然,崔孝一已經預料到此戰會取得勝利,也能想到東江軍會經營遼東。
這意味著朝鮮已經徹底安全,建虜想再突破遼東的東江軍防禦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對於朝鮮軍隊的戰力,崔孝一認為還是需要提升的。但實戰經驗的獲得,可並不容易,只能在東江軍中得到鍛鍊。
以前的做法是朝鮮義兵分散進入東江軍,崔孝一現在想成建制地投入。
在他看來,這樣更能提高將領的指揮能力,也省去了重新編制整合的麻煩,更利於整體作戰。
郭大靖對此也沒有什麼意見,同意朝鮮兵以營為單位,進入遼東參加與建虜的作戰。
“雖然下一次大戰可能會是半年一載之後,但對建虜的襲擊、騷擾不會停止,朝鮮部隊得到實戰的機會還是很多的。”
郭大靖起身,親自給朝鮮將領勘酒,舉起酒杯,笑著說道:“建虜的敗亡可期,決戰之時,還需要朝鮮軍隊的大力支援。在此,先行謝過。”
金念良等人端杯而起,與郭大靖示意後,一飲而盡。
展開決戰的時候,多一萬人就多幾分勝算,就能多殺死殺傷建虜,削弱其有生力量,扼殺其東山再起的可能。
所以,儘管沒有朝鮮軍隊的助戰,郭大靖也有信心平遼滅虜,但多一分力量總是好的。
大戰已勝,安排已畢,郭大靖又讓部隊休整了兩天,待鳳城駐紮了人馬,防禦初有規模,才率領部隊向秀巖撤退。
尚可喜的中協還是繼續駐守秀巖,與鳳城形成兩大據點,護住南面直到海邊的大片土地。
而秀巖防禦的前哨,則是大片嶺關和大片嶺墩,形成了有預警、有緩衝的防禦體系。
再往西,就是蓋州衛,遼南的重兵基本都集結於此,能夠迅速東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