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三章 調兵遷家眷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祖大壽當然也沒有坐以待斃,派人攜帶錢財禮物前往京師,希望能夠找到為遼鎮說話的大人物。
可惜,袁崇煥捅的簍子太大,給皇帝造成的心理傷害太重,還沒有哪個朝堂大老敢再冒風險為遼鎮開脫。
何可綱又和祖大壽說了會兒話,便告退而去,清點人馬,做好出發啟程的準備。
等到監軍方正化趕到寧遠時,祖大壽率眾將迎接欽使,並彙報了準備情況。
方正化對於如此順利就達到了第一階段的目標,略微有些驚訝,但很快就又平復了心緒。
“祖帥及眾將對於朝廷的忠心,是不容置疑的。”方正化拱了拱手,稱讚道:“萬歲期盼殷殷,遼鎮將士在平遼中定能再建新功,晉爵封侯。”
“多謝公公吉言。”祖大壽伸手讓著,臉上帶著笑,說道:“接到聖旨和毛帥的將令,祖某便馬上準備。一萬官兵已經整裝待發,將由副將何可綱率領,剋日便可登船啟程。”
方正化連連頜首,說道:“如此便好,雷厲風行,令行禁止,遼鎮的強軍風範,令人欽佩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又補充道:“官兵的家卷呢,是一起走,還是再等些時日。”
帶上家卷,東江軍才能更好地控制遼鎮官兵。
說起來,這些遼鎮官兵也是幸運的,更是享福的,糧餉將足額髮放,家卷也會得到很好的安置,以後將和東江鎮將士一樣,享受同樣的待遇。
祖大壽想了想,說道:“官兵的家卷在寧遠已經居住習慣,有很多不願意前往遼南,末將也有些為難。”
方正化臉色嚴肅起來,說道:“如果家卷不走,調動的人馬豈不成了客軍,豈能安心作戰?何況,糧餉豈不是也要再轉運至寧遠,讓那些家卷繼續生活?”
“不行,萬萬不行。”方正化不待祖大壽回答,便連連搖頭,說道:“官兵和家卷必須一起啟程,在遼南安頓後,再開始正常的訓練。這樣,官兵才能放心。”
祖大壽顯出為難的神情,說道:“百姓不同於軍隊,強行遷徙的話,恐怕要耽誤不少時間。”
“雜家便在寧遠多等上幾日,等所調官兵和家卷分批運至覺華,再啟程前往遼南。”方正化不容置疑地說道:“官兵有什麼困難,雜家也能儘量幫他們解決。”
祖大壽心中暗歎,嘴上卻滿口答應著,命人給方正化等人安排住處。
留下官兵的家卷,是祖大壽的最後手段。既然無法阻擊官兵被調拔,他還想著利用家捲來制約前往遼南的官兵。
也正如方正化所說,家卷留在寧遠,發放給官兵的糧餉就要運過來。要知道,官兵可是要養家湖口的。
糧餉到了寧遠,在危急的時候,祖大壽自然可以派人強行徵用。
同樣,反正是在寧遠城內,肉爛在鍋裡,存糧於民的話,祖大壽也能逐漸積累起久守寧遠的糧草物資。
顯然,東江鎮已經預料到了這個漏洞,不可能給祖大壽留下可趁之機。
而且,調動遼鎮官兵,不是要他們成建制的協助作戰,而是要完全吞併融合,家卷是必須要同時遷徙的。
方正化要在寧遠等待,如果祖大壽派人搞動作,比如威脅調動的官兵或家卷,就可能被人捅到方正化那裡。
進入寧遠城中,方正化的行動也印證了祖大壽的判斷。這是有備而來,思慮周詳,不會留給他施展手段的機會。
方正化首先就在校場校閱了要調動的遼鎮官兵,宣佈了東江軍的政策,並要求他們回去帶上家卷,共同前往遼南。
這不是建議,而是命令,家卷不在寧遠的除外。但要有誰遭到阻撓和威脅,方正化保證會給他們作主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祖大壽只能看著方正化派出了帶來的錦衣衛,分佈於城中,也不敢在暗中搞小手段了。
“這樣一來,調走也就不會再回來了。”兒子祖可法在祖大壽身旁,低聲又無奈地說道:“先削弱,再裁撤,應該是這個路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