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凡還有一丁點的希望,人的僥倖心理就不會破滅。只要還是握在手中的,誰都不想失去。

祖大壽的心理也是正常,與繼續收縮於遼沉的建虜,幾乎是一樣的。明明已經處於頹勢,卻還不死心,要拼命掙扎一番。

當然,建虜方面還沒有最清醒的認識,還以為能與東江鎮繼續抗衡下去。

畢竟,建虜在遼東還佔據著遠超東江軍的地盤,還有著數萬精兵強將,儘管這是表面上的力量對比。

而東江軍的根據地,嚴格意義上只有遼南三州,以及秀巖以南的地區。差不多隻有建虜所佔的三分之一。

但實力卻不是以佔地多少來決定的,就象建虜與大明相比,大明還是龐然大物般的存在,可卻在戰爭中落於下風。

地盤小自有小的優勢,那就是不必分兵四守,能夠發揮內線優勢,集中兵力打大仗。

當然,建虜收縮防線後,也節省了很多兵力。只不過,他們能夠選擇的攻擊點,卻很少。

遼南就不用說了,東江軍有重兵防守,有堅固完備的城堡和工事,還有數量眾多的火炮。

建虜在旅順堡、南關兩次大戰中已經連遭挫敗,對攻堅產生了恐懼心理,不敢輕易進犯。

遼西只剩下孤零零的寧遠,還要越過廣寧、錦州長途行進,已經不值得建虜發動進攻。

也就只剩下遼東一面,算是東江鎮的薄弱地區。如果能擊退遼東的東江軍,就能夠恐嚇威脅,甚至是擄掠更加虛弱的朝鮮。

多爾袞需要一場勝利,哪怕是表面上的,來提高他的聲望。因為他心裡清楚,在形勢日漸惡劣的情況下,人心會不穩,他的對手也會躁動。

“從最近的情報上看,遼東的東江軍基本上是龜縮在鎮江堡,其餘人馬應該是按照每年的習慣,退回皮島休整。”

“東江軍在秀巖地區增加了兵力,約在兩萬人左右。”

“朝鮮方面在義州增加了守軍,約在一萬上下。”

多爾袞閱看著情報,臉上沒有什麼表情。

好半晌,他才抬起頭來,沉聲詢問道:“東江軍在秀巖地區增兵,是預判到了我軍的行動,還是因為移民需要,在秀巖以南安置百姓,屯墾耕種?”

希福想了想,答道:“東江鎮有大量移民需要安置,目前的土地不夠,奴才以為是給移民耕種所用。”

李永芳躬身答道:“回汗王,下官也以為後者的原因最為可能。”

東江鎮對於百姓的保護,一向是很重視的。特別是郭大靖嶄露頭角之後,從光復金州開始,便是嚴防死守。

多爾袞垂下眼簾,陷入沉思。

他是認同李永芳的判斷,移民的湧入,遼鎮官兵的安置,光是遼南三州,顯然是不夠的。

重兵防禦,確保百姓的安全,保衛耕種的收穫,確實是東江鎮的作風和手段。

但有這兩萬人馬,難道只是防禦護民,多爾袞也不會這麼天真。

如果阿敏所部深入遼東後,秀巖的敵人從側翼出擊,截斷退路和補給線,也是正常的反擊手段。

“從遼陽調動一萬人馬,確保東征部隊的後路,你們覺得如何?”多爾袞抬起頭,掃視著李永芳和希福、剛林三人。

多爾袞的判斷和郭大靖、毛文龍是一樣的,都不認為在短期內對手會在遼南發動進攻。

但必要的防備還是要有,畢竟距離雖遠,可兩天時間對手也能兵臨城下。

剛林早已有這樣的想法,馬上便躬身表示贊同,“調兵至連山關,奴才以為最為合適。進可至鳳城,退可援遼陽。”

即便能從遼陽調兵,也不宜離得太遠。一旦東江軍發動進攻,回援也完全來得及。

連山關已經有五千守軍,再加上一萬人馬,鳳城有事,便可以前出增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