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三章 同是百姓卻兩重天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當然,拉車的馬匹也不是一匹,而是兩匹。
馬鞭一甩,車輪軲轆作響,壓得積雪吱呀吱呀作響,向著前方賓士而去。
四輪馬車在遼南並不算稀罕東西,加裝了轉向裝置,有的還有減震。自然是富裕的官員之家才能用得起,比如毛文龍和郭大靖。
但普通的四輪馬車以載貨數量大的特點,在遼南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。在內地,與難民安置點配套製造的,則以載人為主。
訊息是從提前趕到安置點的難民那裡獲得的,管理人員立刻出動了馬車,接送這批已經離之不遠的難民。
按照東江鎮目前的人力物力,把安置點延伸到保定地區,已經是接近極限。畢竟,遼東還沒有平定,需要大量的資源。
隨著安置點的設立和延伸,東江鎮也把耳目深入到大明內地。很多城鎮都有著東江鎮的買賣鋪戶,既賺錢貼補移民遼東的工作,又能打探各種情報。
在風雪中,十幾里路難民們走得無比艱難,坐上馬車卻很快就到。
安置點是幾座大院落,房裡是大通鋪,男女分住,最大限度地容納難民。
都是逃難的,哪還有過高的奢求。倒是也有難民希望家人同住,但不被允許後,也都聽從安排。
食堂是寬敞的廳堂,長桌長凳,已經坐了很多人,都在埋頭喝著粥。香味瀰漫在空中,令進來的人食指大動。
屋內燒著火牆,給人溫暖如春的舒愜感。對於幾乎凍僵的難民來說,更是宛如進入了天堂般的感覺。
管理人員不多,簡單地給難民們發放號牌,安排住房,難民們便迫不及待地進入食堂。
食堂的一邊有隔板,裡面是廚間,灶上燒著幾口大鍋,米和菜翻滾著,難民們拿著領到的碗勺,在視窗打粥,也不限量。
高嘉亮一勺一勺地喂著女兒,看她貪婪地吃著,臉上慢慢有了些血色,才稍微地鬆了口氣。
妻子埋頭吃著熱粥,一碗下肚,才從飢餓和寒冷中緩了過來,象是滿足地舒了口氣。
“我來喂,你也趕緊吃粥吧!”妻子有些愧疚,似乎是因為忽略了丈夫和女兒,可她實在是太餓了、太冷了。
高嘉亮笑了笑,這可能是十天半個月以來,他第一次露出的笑容,“你多吃點,我這邊不急。”
女兒的小手一直捂著碗,從熱粥中汲取著熱量。看了看左右的父母,她咧開小嘴,脆聲地說道:“我自己能吃,爹,娘,你們不用管我。”
說著,小妮拿起木勺,捧著碗,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。
高嘉亮和妻子對視了一眼,眼中都有了幾分寬慰,先後起身,又去視窗盛粥。
食堂裡幾乎沒人說話,都在吸熘吸熘地喝著熱粥,驅散飢餓和身上的寒意。臉上有了血色,也有了些許的笑容。
難民們終於能夠放下心來,雖然前往天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但東江鎮既能在這麼遠的地方接引照顧,肯定也會安排他們順利到達天津。
陸續有人進來,應該是剛到的,帶著一身的疲憊,最緊要的事情便是吃飯。
高嘉亮和妻子回到座位,對面已經坐了兩個人。竟然是路上那個喃喃的女人,還有個半大小子,埋頭吃喝,連頭都不抬。
“有身體不舒服的,這邊有藥湯,免費來領。”一個年輕的管理人員伸手敲了敲掛著的木牌,對著眾人說道:“吃完飯的就各回各屋,早點休息。”
對於難民們來說,這樣的介紹不是多餘的,因為沒幾個人識字。
高嘉亮和妻子不約而同地看向小妮,小妮意識到父母的注視,抬頭左看右看,扁著嘴搖頭道:“不要,不要喝藥湯。”
無奈地苦笑,高嘉亮轉頭對妻子交代道:“你和小妮晚上睡一起,多留意著點。”
妻子點了點頭,伸手試了試女兒額頭的溫度,覺得沒發燒,便放下心來,捧著碗大口吃了起來。
看\逆天換明\就\記\住\域\名\:\\