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坊區已經待了快兩個月了,郭大靖算了下時間,露出微笑,仰頭靠進了椅中。

嗯,心情確實是舒暢的。順利地工作,順利地生產製造,順利地裝備部隊,以後還要順利地打擊建虜。

在這兩個月中,郭大靖計劃中的工作基本上都完成了。

火箭最終確定型號,開始進行大量製造;命名為轟天炮的臼炮,也確定了兩種大小,連同彈藥,投入生產。

燧發槍的打造,因為工具鋼的出現,而實現了產量突破,在逐步實現郭大靖的目標——全軍熱武器化。

從工坊區的擴大,以及工匠數量的暴增,就能看出軍工生產的旺盛勢頭。

如果加上造船的工匠,有將近一萬非農人員在為東江鎮製造著各種武器裝備,這絕對是令人瞠目震驚的數字。

按照新定的工匠的待遇,技術較好的一級工匠已經與士兵相同,二級工匠則相當於士兵三分之二的糧餉,再加上少量的特級工匠,差不多等於多養了七八千兵。

當然,效果非常明顯,工匠們的生產熱情被激發出來,都賣力地工作,唯恐失去這份能夠養家餬口的生計。

幸好發行了軍票,也幸好有錢買糧,朝廷恢復發放的糧餉,在某種程度上,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。

而從目前的天氣,以及農作物的長勢來看,秋收是基本有保障的。對於毛文龍和陳繼盛來說,這就消除了發行軍票之後的擔憂。

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情況會越來越好,只有郭大靖知道,東江鎮和毛文龍將迎來一個嚴峻的考驗。

隨著袁督師的上任,第一件事情是在遼西排除異己,並和遼西軍頭進行利益捆綁;

其次則是議和,與建虜的書信來往,從袁督師來到遼西,一直到建虜抄掠京畿,就沒斷過。

最後一件便是斷絕東江鎮的糧餉,還要禁海,不惜餓死成千上萬的東江鎮軍民。

新官上任三把火,可這三把火,無論再怎樣辯解,也是於敵有利,且更象是內訌爭鬥。

郭大靖不能阻止袁督師上位,不能左右崇禎的激情燃燒,但卻能早做準備,維持住東江鎮的實力。

所以,作為重中之重的糧食,郭大靖已經告訴林家,從南方運多少要多少,還讓他儘量與從事海外販糧的海商建立起長期聯絡。

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任你袁督師如何施計,東江鎮都能巋然屹立,繼續與建虜周旋抗衡。

不用太長時間,在議和中把你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皇太極,就會親手把你送上不歸路。

當然,郭大靖也在憋著陰招,利用崇禎多疑猜忌的性格弱點,找機會把袁督師拉下馬。

“將軍。”親兵進來稟告,呈上了書信,“旅順陳副帥派人送來的。”

郭大靖點了點頭,伸手接過,在信封掃了一眼,微微一怔。

開啟信封,郭大靖讀著信件內容,眉頭輕輕皺了起來。

毛文龍寫的信,除了詢問了一些正常的軍務情況外,還委婉地給沈世魁說了話。

如果方便的話,給沈世魁指條賺錢的路子,或是算他合股,讓他賺點錢。

這能說不方便嘛?郭大靖摸著下巴,不陷苦笑起來。

我又不是缺錢,要集資招股,有錢自己賺多好,你這不等於伸手管我要錢嗎?

可毛文龍的字裡行間,也能看出無奈。郭大靖也明白,毛文龍來開口比較好。要是沈世魁直接找上來,輕重都不好拿捏。

沉思良久,郭大靖不想讓沈世魁摻和到自己的生意之中。那就只能把倭人介紹給他,你不是想做生意嘛,倭人需要什麼商貨,你要能採購,自然能賺錢。

可你要沒那個能耐,就幹瞅著,怪不得別人。

思慮已定,郭大靖認為還要和林家打個招呼。畢竟,這從表面上來看,有和林家搶生意之嫌。

但從實質上,林家和沈世魁是各幹各的。畢竟誰也不可能壟斷對倭的海貿,就象不能壟斷國內的生絲一樣。

而要從國內收購生絲,人脈很重要,至少在短時間內,沈世魁恐怕沒有太多的貨源。

人哪,真是貪心不足。鯨肉給你了,遼東特產也基本上把持著,這還不夠你賺的?

郭大靖搖了搖頭,由遼東特產,又想起朝鮮方面的事情。

除了拿出銀子,請林慶業幫著打造火槍,以及透過建虜和朝鮮的互市,採購便宜的牛羊馬匹外,郭大靖還指定了人參、鹿茸等遼東特產。

遼東戰事之後,人參毛皮等特產在內地的價格水漲船高,東江鎮原來的生意,也主要是這些為主。

但出產人參、鹿茸的地方,絕大部分已是建虜的統治區,沿海的空白地區,經過數年採收,現在已經很難尋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