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澤戰役,瑞典軍隊依靠英軍的火箭炮部隊發射的三輪火箭炮攻擊,就讓這座波羅的海重鎮不戰而降。

同年的來比錫戰役,瑞典人舊計重施,用火箭炮攻擊了一支兩千五百多人的法軍步兵縱隊,這支法軍步兵縱隊竟不戰自潰。

最令人扼腕長嘆、痛恨不已的,則是鴉片戰爭中,侵略者大量使用火箭,令清軍為之聞風喪膽,很多城市遭到了重大損毀。

火箭本來是中國發明的,在明代就有很多種。但在滿清竊據天下後,竟然一蹶不振,與其它火器一樣,完全落後於西方。

愚昧落後,麻木不仁,閉塞自大,華夏的沉淪達到了頂峰,從天朝上國變成了人人可欺的孱弱國家。

現在,屈辱的歷史不會再重演了。

東江軍的火器,不僅在明國,在亞洲,就是在世界上,也是最強最犀利的。而這,就是郭大靖雄心勃勃的根本所在。

不僅是火箭炮,迫擊炮也有著很接近的威力和效果,只是在便攜性上不如火箭。但在製造成本上,卻又優於火箭炮。

大力發展和製造火箭和迫擊炮,郭大靖的想法也很簡單。遠端能消耗敵人,就不用靠近,己軍的傷亡越小越好。

根據目前的武器裝備,東江軍的戰術打法也越來越契合。

或是誘敵近前廝殺,再遠、中、近的火力全部爆發,給予敵人覆蓋性的打擊。或是遠端就湖建虜一臉,使其陣勢混亂,也逼建虜上前衝陣,再發揮野戰火炮和火槍的威力。

戰術打法基本確定,也經過了演練,郭大靖才有信心率部突入建州,徑襲赫圖阿拉,並要破關而出。

毛承祿得到通報後,立刻派出騎兵攜帶部分火箭趕往鴉鶻關,並命令一營火槍兵前出,設定阻擊陣地,抵擋有可能出關作戰的建虜。

這番佈置之後,毛承祿便率部回師三四里,在一片開闊的野地佈陣,等待郭大靖所部趕到,共同迎戰建虜。

經過數次防守反擊的作戰,東江軍在戰力和信心上,都有很大的提升。

如果是有簡易防禦陣地可依的話,足以阻擊兵力相當的建虜,甚至是兩倍以上的敵人。

正因為有這樣的估算,郭大靖有信心兩線作戰,並擊敗一萬以上的建虜援軍。

將近三營的火槍兵,再加六千飛騎,差不多一萬五六千的兵力;所攜帶的火炮、火箭也盡皆在此,火力強大而犀利。

轟,轟,轟……爆炸延伸開去,在建虜賓士的佇列中掀起一股股黑煙,碎石和彈片四下激射,人喊馬嘶中,頓時就是一片混亂。

儘管已經知道敵人就在前方,建虜的行進也相當謹慎,但依然在防不勝防的地雷襲擊下,不斷地付出代價。

或單個,或多個,或路中,或路旁,前面的沒踩上,後面卻有倒黴的。

建虜對此頗為束手無策,只能拉開距離,小心翼翼地觀察,謹慎小心地前進。

光靠地雷是阻擋不了建虜追擊的腳步,郭大靖也沒有這樣的奢望。但爭取到的時間,卻將使佈陣迎敵更為從容。

臉色陰沉的濟爾哈朗率大隊趕了上來,前方不時響起的爆炸,前鋒不斷地派人回報,讓他的心情有些複雜。

終於是追上了敵人,敵人的意圖也明顯起來,那就是要破關而出,走最近的路撤回遼東。

“貝勒爺,是不是要全力進攻,在鴉鶻關下爭取兩面夾擊,重創敵人。”

圖爾格作為副手,一直不太發表意見,畢竟濟爾哈朗和杜度都是貝勒,地位相差甚大,但此時有些耐不住性子了。

在他看來,敵人進行攔截,那就是害怕交戰,想著這邊拖延,那邊全力進攻,早點破關逃竄。

濟爾哈朗卻還是比較謹慎,層層截擊的事情在南關之戰時也有過,就在都以為東江軍怯戰的時候,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。

但敵人確實很象處在兩面夾擊的危境,這邊的阻擊很有可能是在爭取時間。只要敵人攻破了鴉鶻關,那他們的追擊就要無功而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