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一章 都需要清醒的認識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李維鸞摸著下巴,時而又輕撫額頭,對於取得的勝利表現出迷惑之色。
倒不是懷疑勝利本身,而是對於如何總結這場勝利,也就是怎麼取得的勝利,感到不好總結。
但有幾點可以確定,也將成為野外交鋒時,步兵對騎兵的有效戰術。
三百人的小型戰陣在實戰中得到了演練,也證實是快速靈活,且有效的。
兩個三個這樣的小型戰陣,不僅能夠形成互相呼應的交叉火力,一個被打散,對於其它戰陣的影響也不大。
如果是一個步兵大陣,迴旋的餘地恐怕就會很小。一旦潰敗,很難收拾。
而且,有間隔的小戰陣,很有彈性,能撐開很大的一片防禦範圍,也會對敵人的迂迴繞襲有更好的抵擋。
火炮依然是取勝的重要因素,儘管沒有攜帶野戰火炮,構築出郭大靖所建議的炮兵陣地。
但佛朗機的霰…彈,火箭的狂轟濫炸,還是給建虜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混亂,為勝利創造了更好的條件。
李維鸞終於算是捋清了些思緒,馬上派出信使,向郭大靖進行彙報,在打掃戰場、休息整頓的同時,等待下一步的指示。
目前,前隊和後隊的距離進一步拉近,這是在接近赫圖阿拉的謹慎之舉。如果後隊全速行進,不到兩個時辰就能與前隊會合。
所以,郭大靖很快就接到了情況的彙報。在看過書信,並聽取了信使的描述後,郭大靖很快便做出了決定。
與後隊同行的劉奇士的飛騎營派出兩千騎,迅速前出,作為前隊的補充兵力。
同時,他命令李維鸞利用所有的戰馬,組成槍騎兵,與劉興祚和劉奇士的飛騎組成快速突進部隊,攜帶火箭和少量地雷,急取赫圖阿拉。
李維鸞所部的步兵原地休整,後隊則加速趕路,兩部將合兵一處,繼續向赫圖阿拉逼進。
按照之前的推演,以及郭大靖現在的估算,赫圖阿拉已經是唾手可取的空城。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建虜的援兵,這才會大大加強突擊騎兵集團的實力。
五千左右的飛騎,加上繳獲的戰馬,差不多能組成將近三千的槍騎,這是一支足以自保的強大力量。
而從遼沉地區趕來的建虜援兵,應該也就萬八千。突擊的騎兵集團,完全可以相機後退,與後面的步兵集團合力,擊敗敵人。
不僅有對敵人兵力的估算,還有時間上的。郭大靖認為建虜派來的援軍,至少是大隊援軍,可能來得不會那麼快,而如此佈置,也是謹慎行事。
情報的傳遞應該是多次的,到達沉陽的時間也有先後,對殺入建州的東江軍兵力,會出現誤判,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通化之敵可能只報是數千騎兵,赫圖阿拉的敵人被殲滅後,再次報送沉陽的就是上萬人馬。或許,近乎被全殲的建虜,連最後的情報都不會送出去。
料敵從寬,就算是兩次情報都能送到多爾袞的桉上。等到他兩次做出決定,時間差不多也過去了四五天。
“建虜已經衰敗至此,連老巢都空虛得令人難以置信。”方正化看到捷報,再次發出了感慨。
空虛嘛?從作戰的結果來看,確實如此。但根本的原因,還是東江軍戰力的提升,以及行動的隱秘。
當然,這是自遵化大戰後,雙方的再次較量。對於各自的實力,也都到了需要重新審視的時候。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緩緩說道:“經此一戰,建虜或許會清醒認識到實力的衰敗。對大饑荒和遵化大戰的影響,他們顯然也是沒有準確的估計。”
饑荒和遵化慘敗對於建虜造成了多大的打擊,確實是不好判斷的。
而從多爾袞率殘兵跑回沉陽,建虜的整體佈置並沒有太大的改變,卻是很不正常的事情。
刨除饑荒的因素,遵化一戰便使建虜損失了上萬精銳,這可不是小數字,已經使建虜傷筋動骨。
但多爾袞和後金高層顯然是低估了實力的下降,也低估了東江軍實力的提升。還維持著原來的戰線,甚至又出兵海州,為遼沉提供更大的緩衝地帶。
在遼南的投入,肯定要攤薄其它地方的防禦。惡果終於顯現出來,在郭大靖率部殺入建州後,暴露無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