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批分到復州的移民有兩千多人,各鎮府也有分配的名額,都派出了工作人員來登記接收。

接收工作已經進行了多次,工作人員也基本上駕輕就熟。移民按照文化程度、男女比例、家庭人口分成幾類,然後再平均分到各鎮各村屯。

還有一部分家庭比較完整,勞力較多的,則會直接去蓋州,在村屯落戶後便固定下來,明年直接領地耕種。

忙碌而有序,到中午休息的時候,大部分移民已經登記完,吃過午飯,便要趕往各鎮各村屯。

吳晴放下紙筆,收拾完表格,起身活動著有些痠痛的手腕,招呼著陳文繡,“休息休息,一起去吃飯。”

陳文繡有些猶豫,看向遠處圍攏在大鍋旁的災民們。

“咱們不和他們一塊吃。”吳晴笑著說道:“你要是覺得這工作能幹,就留下來,鎮府管吃管住,每月還給銀錢。實習期是兩個月,你是肯定能透過的……”

吳晴還不忘領上李珍兒,引著母女倆邊走邊介紹著留在鎮府工作的待遇。

“多謝大人照顧,奴家願意留下來。”陳文繡早就願意了,別說包吃包住給薪水,就是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住,粗茶澹飯餓不著,她也心滿意足了。

吳晴也很高興,不光是覺得照顧到了這對孤苦的母女,也是多了個幫手。隨著人口的增加,民政管理制度的增加和細劃,官府的工作也繁雜起來。

“不用稱呼大人。”吳晴笑著說道:“那是外人叫的,也懶得糾正。我比你大一歲,你以後叫吳姐就成。”

陳文繡笑了笑,好奇地問道:“吳姐,在這裡女人也能做官兒嗎?”

吳晴理所當然地說道:“時間長了,你就不覺得奇怪了。東江鎮百廢待興,各種人才都缺,特別是識文斷字的。你不要有女人不能拋頭露面的迂腐觀念,自己養活自己,不偷不搶,有什麼丟人的?”

“我,我不是覺得丟人。”陳文繡囁嚅著,擔心得罪了吳大人。

吳晴擺了擺手,說道:“不要有太多的胡思亂想,你和我當初一樣,先有個謀生的活計兒,以後再說別的。你拖著個女娃,又不能幹重活兒,除非找個男人嫁了,混口吃喝。”

“吳姐,我明白,我懂。”陳文繡也沒想到自己只是隨口一問,竟然惹出吳晴這麼多的教訓,不由得有些難堪,低垂下頭。

說話間,已經到了工作人員吃飯的地方,那是幾間木屋,比災民們的蓆棚高檔了許多。

吳晴四下看了看,引著陳文繡母女來到吳興振跟前,開口做了介紹,並把一張表格遞給吳興振觀看,讚賞著她的字跡。

吳興振打量了陳文繡,又看了看大眼睛的女娃,笑著說道:“你既然看好了,那就先見習,應該是差不了,以後就由你先帶著。”

“還不謝過吳大人。”吳晴趕忙示意。

“奴家謝過吳大人。”陳文繡斂衣下拜,從姿態上看,便知道不是尋常的鄉村之婦。

吳興振抬了抬手,笑道:“先去吃飯吧,以後就跟著吳晴好好學,爭取早日結束見習,成為鎮府的正式人員。”

吳晴拉起陳文繡,轉身去到外面的飯桌。

“吳晴,快來吃飯。”有相熟的工作人員招呼著,又看到陳文繡母女,笑著問道:“你家親戚嗎?在這裡碰見,可真是太巧了。”

吳晴讓陳文繡母女坐在自己身旁,笑著解釋道:“她叫陳文繡,是個有文化的,那一筆字更是寫得好看。我已經和吳大人說好了,先到鎮府幫忙。”

“那敢情是好,又多了個人分擔工作。”年輕的工作人員大聲招呼著做飯師傅,“趙師傅,給陳,陳家的添兩副碗快。”

趙師傅腦袋大、脖子粗,身材壯碩,可看似笨拙,動作卻出奇地麻利,笑呵呵地應著,添上碗快,盛上飯菜。

熏製的鹹魚、黑麥和玉米麵混合蒸的饅頭、小碴粥,還有醃製好的脆蘿蔔、辣白菜,這是臨時的飯食,但在陳文繡母女眼中,卻是新鮮又美味的。

“不要拘束,多吃點。”吳晴給李珍兒挾了塊刺少的燻魚,對陳文繡說道:“既然決定出來工作,就大大方方的,別老想著以前的那些老規矩。”

陳文繡用力點著頭,有些彆扭的同時,竟然還生出了一種鬆快的感覺,很是怪異。

李珍兒卻大口大口地吃著,又黑又大的眼睛瞅瞅這個,看看那個,充滿了好奇。

“辣的,剛吃起來有些不慣,可吃好了,就缺不了啦!”吳晴給陳文繡挾了一小塊辣白菜,笑著說道:“開胃又下飯,你嚐嚐。”

陳文繡試著吃在嘴裡,雖然辣得皺了皺眉,可還忍得住,趕緊咬了口饅頭。

土豆、黑麥、玉米是老百姓必種的主糧,另外必種的蔬菜則是蘿蔔和辣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