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五章 災民潮初現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何貴忠嘿嘿笑著,說道:“我要先提吧,好象是在逼迫她;她呢,臉皮兒又薄。”
“那我來給你說親做媒。”郭大靖爽快地一擺手,說道:“今天有些晚了,明天我上你家去做客,順便把這事兒說定了。”
“郭帥大駕光臨,我還真得準備準備。”何貴忠笑著說道:“這吃得不能太寒酸,周兄也一塊兒去,咱們好好喝上一頓。”
周慶趕忙擺手,說道:“說親嘛,我就不去了。成親的時候,那是一定要去鬧洞房的。”
郭大靖站起身,說道:“那咱們現在就走,我呢,順道認個門,明天就不用你接了。”
對於曾經和自己出生入死地的老兄弟,郭大靖真心希望他們能過得好。都是在戰亂中家破人亡的,重組家庭也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。
從何貴忠的言辭描述中,不光是郭大靖,連周慶都猜出這事兒就差一個明說。既然如此,郭大靖索性做一回媒人,說一回親,成全了這樁好事。
也正如他所說的,何貴忠若是成了家,安排的工作就會有變化,不能派他再長期在外。
本來,何貴忠有經商的特長,郭大靖準備派他去主持盤錦的馬市。現在,只能換個人。當然,這倒也不是什麼大事。
離開大連的時間越來越近,也就幾天的時間,郭大靖便要重返軍隊,全心謀劃秋天的作戰計劃。
土豆、黑麥因為是早熟品種,要比玉米提前半個月收穫,也意味著建虜統治區內的秋收也要晚上同樣的時間。
這就是一個時間差,在建虜以為對手也要忙於秋收的時候,東江軍已經能夠發動一部,並進入攻擊位置。
在建虜開始秋收的前後幾天,郭大靖便會率領部隊殺進建州,爭取攻襲赫圖阿拉,給建虜的所謂龍興之地放上一把火。
為了保證戰則必勝,此次行動光步兵協就有毛承祿的前協和李維鸞的右協,還有一個飛騎營,再加特戰營的一部,可謂是兵力雄厚。
同時,在遼南也會展開牽制行動。水師將派船由三岔河溯流而上,透過海城河口,直抵海州城下。
與之相配合的是兩個步兵協也會前出,壓在海城河,與建虜隔河對峙,並伺機進行一定的渡河登陸的佯動。
只要建虜沒有放棄遼瀋核心統治區的準備,能調往建州衛的援軍就很有限,頂多一個機動兵團,八千騎兵。
即便再加上建州衛的四五千守軍,郭大靖所率的部隊也佔據了二比一以上的優勢,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。
等到遼瀋的建虜獲得失敗的訊息,再派援軍,在時間上也已經來不及了。
郭大靖與何貴忠騎著馬,邊走邊聊,對於秋季的進攻計劃,何貴忠是持保留態度。
在他看來,等到東江軍的實力再增長一些,具備更加優勢的兵力時,一舉戰勝建虜,更加實際。
“此次移民少說也有兩三萬人,再擴編出一個協,應該也差不了太多……”何貴忠說著自己的想法,也對郭大靖率軍深入敵老巢表示了擔心。
“遠途奔襲,翻山越嶺,攜帶的重武器不多,郭帥本不必如此行險。”看了郭大靖一眼,何貴忠繼續說道:“這與在遵化城下打的那一仗,還是有所不同的。”
郭大靖點了點頭,說道:“確實不一樣,但我軍的發動具有突然性,也是建虜所難以預料的。具體的作戰計劃我不便告訴你,你也知道我的脾氣稟性,沒有把握的話,我不會發動作戰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苦笑著搖了搖頭,說道:“不管是要給朝廷個交代,還是為了更多湧進來的移民,此戰都不可避免。建虜再遭重創,冬天應該會消停,也給我軍再次擴充提供時間。”
已經秋天,沒有了耕作的希望,不想在天寒地凍之時作餓殍,災民就只能前往遼東搏一把。
在郭大靖看來,只要朝廷繼續宣傳和鼓勵,移民就會陸續不斷,絕不止這一大批的兩三萬人。
再度奏捷,既讓皇帝高興,也是給有意移民遼東的百姓更強的鼓勵。
當然,這也與郭大靖零敲牛皮糖、溫水煮青蛙的滅虜戰略有關。只要建虜還自不量力地佔據著廣大地盤,批亢搗虛的戰術就是風險最小的。
依靠一兩次大規模的會戰來奠定勝局,這本來就不是郭大靖所希望的。風險大,變數多,一旦失敗,幾年的心血就付之東流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