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章 遼鎮,遼餉集團的掙扎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…………………
寧遠。
身材魁梧、四方大臉,加上身上披掛的盔甲,顯得威武不凡的祖大壽巡視著城防,身旁身後則是何可綱、祖可法、祖大樂等親信。
袁崇煥重新上任遼東督師後,排擠了滿桂和趙率教後,很快就上奏朝廷,“今自總兵而下協鎮參遊守備共五十缺,因請更補將領祖大壽等五十員……”。
對袁崇煥言聽計從的崇禎二話不說,立刻答應,“所補用將領皆從之”。
這一番人事變動,袁崇煥是向遼西軍頭示好拉攏,但卻意味著遼鎮向軍閥化又邁進了一步。
五十員將領中,光是祖姓軍官,便有十一人之多。其他的如何可綱、張弘謨、吳襄、謝尚政等人,也都是遼系將領。
不僅為遼系軍官請功請賞,袁崇煥還不斷地向朝廷要錢要糧,甚至把給林丹汗的撫賞銀都給挪用了。
袁督師又透過調整遼西、薊鎮、天津、東江等地軍隊軍隊的額餉,把賬面上的遼餉猛增到了每年四百八十萬兩。
但袁崇煥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,自己如此掏心窩子地對待遼鎮,以為已經融入了遼西將門集團。在北京城下,關寧鐵騎的竄逃,卻給了他致命一刀。
而祖大壽也是做夢都沒想到,郭大靖率東江軍的跨海勤王,又狠狠地打了所謂的“關寧鐵騎”一記狠狠的耳光。
在祖大壽等人看來,在建虜縱橫京畿的時候,朝廷除了他們還能依靠誰?最後還不是得捏著鼻子請他們回去。
到時候,建虜也搶得差不多了,要班師出關了。關寧軍在後歡送一番,做做樣子,也就交代過去了。
至於為遼餉集團剖肝瀝膽謀利益的袁大督師,既然壞了事兒,那就棄子唄!反正不是遼人,也利用完了,一個南蠻子還想成為遼餉集團的首腦不成?
可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祖大壽等人的意料,東江軍橫空而出,一場驚天大戰重創了建虜,還生擒了皇太極,風頭無兩,也把關寧軍踹進了尷尬的角落。
這下子,朝廷的腰板又硬了,再無見召。
潛臺詞也很明顯:沒了關寧軍,照樣玩兒得轉。你們不是不聽朝廷旨令嘛,不是想拿一把嘛,現在就把你們當臭狗屎一樣不理不睬。
祖大壽帶著部隊一氣跑回錦州,不斷傳來的訊息,令他們大驚失色、不知所措。
建虜完蛋了,用不著你們了。以為自己是誰呢,東江軍比你們強百套。
除了朝廷的不聞不問,祖大壽等人也害怕呀,他們的竄逃,形同叛亂,完全可以被冠以“叛軍”的罪名。
可事到如今,他們又不能厚著臉皮再入關。建虜都打完了,京城也安全了,你們入關豈不是心懷叵測?
在忐忑不安中等待,終於等到了結果。叛軍的罪名沒有落下來,但關寧軍在朝廷眼中的地位卻是一落千丈。
先是馬世龍接管山海關的防禦,接著是孫承宗、滿桂到了寧遠,利用他們在遼東任事時的威望,以及朝廷的威壓利誘,將寧遠的守軍全部撤回關內,成為了山海關和薊鎮的守軍。
最後就簡單了,聖旨一道,命令祖大壽率部放棄錦州、大淩河,退守寧遠和覺華。
沒有商討,明告訴你,以後的糧餉就走海路到覺華島。錦州、大淩河,才沒人給你們運送呢!
這一招兒可謂是釜底抽薪,一下子擊中了祖家軍的要害。
糧餉全靠關內供應,正是遼鎮花費巨大的原因之一。至於那點屯田,收成連塞牙縫都不夠。
萬般無奈之下,祖大壽只得帶著祖家軍灰溜溜地撤出錦州、大淩河,回到幾近空城的寧遠駐防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