襲擊赫圖阿拉的行動已經勢在必行,郭大靖認為在秋收前後是最佳的時機。

建虜在收縮防線的同時,也開始了不斷地內遷遼民。這既防止剃頭遼人的逃跑,又使東江軍諜探的工作變得困難。

在原來建州衛的地域內,就有很多被強遷而來的剃頭遼人。襲攻赫圖阿拉的作戰目的,就又多了一項,解救百姓,充實東江鎮的人口。

“看來招攬孫元化是不太可能了。”郭大靖拿著一份朝廷最近的官員任免匯總,苦笑著搖了搖頭。

崇禎三年一月,孫元化協助馬世龍鎮守山海關,三月,加山東按察副使。登萊道王廷試已被罷官,重設的登萊巡撫,十有八九將是孫元化無疑。

雖然有些失望,但郭大靖也不認為影響會有多大。

重火槍基本靠買,輕火槍全部自造,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東江軍的需求。至於造炮,除了紅夷大炮外,其它的也都多能自產。

至於訓練西式炮兵,東江鎮的起步更早,現在還有葡人教官在工作。

這樣說起來,孫元化反倒是要向東江鎮學習。只不過,孫元化造槍炮,能夠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援,這一點是他的優勢。

朝堂上的政治風暴果然因袁崇煥而颳起,郭大靖派人在京師散佈袁崇煥有斬帥陰謀的謠言,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
御史高捷、史褷,以及溫體仕、王永光等人,藉此交相攻擊錢龍錫,指通款謀帥為龍錫罪,且言祖大壽師潰而東,亦由龍錫所挑激。

錢龍錫屢番申辯,又引疾請放歸。本來崇禎已經意動,但袁崇煥的供詞,卻又讓錢龍錫陷入水深火熱之中。

袁崇煥招認,其與錢龍錫透過信,其中說道:“文龍可用則用之,不可用則去之易易耳。”

錢龍錫的回信中有“處置慎重”的話,袁崇煥欲議和,錢龍錫的回信則有“酌量”之詞。

於是,御史文官交相攻訐,認為錢龍錫是主謀,且軍國大事,私自商度,不抗疏發奸,何所逃罪?

崇禎大怒,下旨逮錢龍錫入獄,令群臣議罪。

果然,隊友是用來出賣的。郭大靖冷笑著,又帶著幾分鄙夷,把這份情報扔到了桌上。

袁崇煥現在就象個落水將死之人,拼命的撲騰,抓住一切看似能夠救命的東西,也是在把更多的人拖下水。

現在,他已經被打成逆黨,既稱為黨,肯定不會是一個人。次輔錢龍錫、兵部尚書王洽已經入獄,不知還要多少官員與之陪葬。

估計,現在袁崇煥也是徹底清醒了。

他以為已經完全掌控了關寧軍,礙於這個原因,朝廷也會酌情處置。但從祖大壽率軍東潰,便可以看出,人家關寧軍根本沒把他這個外來的督師當回事。

可以說,祖大壽的所作所為,已經徹底斷絕了袁崇煥的生路。花光國儲,皇帝的全力支援,你就練出這麼一幫無君無國的玩藝兒?

別說皇帝和朝臣受不了,連老百姓都恨得咬牙切齒。

建虜肆虐時,關寧軍不動如山;京城危急時,關寧軍竟撒腿就跑。一次次的重新整理臣民們的認知和底線,袁崇煥豈能不死?

袁崇煥就是想得清楚明白,看得通透無比,也沒什麼用了。

關寧軍從來也不姓袁,要硬按一個姓的話,以前姓“李”,現在應該姓“祖”。祖家將,祖家軍,這才比較貼切。

現在誰也救不了袁崇煥,除了崇禎皇帝。但現在皇帝的惱怒,如黃河氾濫,一發不可收。

他不僅要殺袁崇煥,這個自己付出了全部,卻辜負了自己期望的大言不慚、欺騙自己的傢伙。

他更要為自己找補,錢龍錫、王洽等人就是替罪羊,為自己瞎眼選錯人而作出掩飾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