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旨太監呵呵笑著,說道:“想著郭大帥在行路,未能看到朝廷邸報。萬歲已經為毛帥晉爵,封為平西侯。”

郭大靖略顯驚訝,但隨即掩飾下去,說道:“皇恩浩蕩啊!”

平西伯,平西王?郭大靖想到了歷史上獲此爵位的那位大漢奸,但隨即又揮散了這個念頭。

吳三桂嘛,現在還啥也不是吧?連他老子吳襄,也沒聽說過,應該是在關寧軍的官職也不高。

對於遼鎮的將領,郭大靖是心存輕視,十分鄙夷的。就只坑友軍這一條,就讓他極為不齒。

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中,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城(今遼寧凌海)祖大壽,結果吳襄臨陣逃脫,被削職。

崇禎十四年,松錦大戰的關鍵時刻,吳三桂也是率先逃跑的將領之一。

崇禎十六年,吳三桂奉命入關,馳援京師,抵禦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軍。行軍遲緩,到達時清軍已退,

就是這樣的功績,竟然還能加官晉爵,最後還被崇禎寄予厚望。只能說,明末已經是亂象紛呈,無藥可治了。

“郭帥,請借一步說話。”宣旨太監客氣地作了個手勢,把郭大靖請到一邊,低聲說道:“東江軍火器犀利,萬歲爺希望東江軍能夠留下幾千枝火槍,儘快把薊鎮的防禦組織起來……”

曹化淳的奏疏中提到了東江軍火器犀利,引起了崇禎的注意。薊鎮的防禦需要重整,遵化、三屯營、薊州設三總兵,乃是孫祖壽、黑雲龍和麻登雲這三人。

在兵部的新的武將任命中,滿桂還是要回大同,防禦宣大邊外的蒙古諸部。而馬世龍接任山海關總兵,加強關門防禦,也有防範遼鎮的意思。

如果是用聖旨來強留東江軍武器,郭大靖未必會聽,崇禎也抹不開這個面子。他倒是有個建議,就是用戰馬來交換。

“既是萬歲的意思,末將豈能不遵?”郭大靖先是露出為難之色,沉吟半晌才勉強答應,“四千枝火槍,換四千匹戰馬。再少的話,末將沒法向毛帥交代。”

“如此甚好。”宣旨太監也沒太過分,說道:“雜家這便去向諸位總兵通傳,讓他們把戰馬送到秦皇島。”

“有勞公公了。”郭大靖拿出喜錢,恭送欽使離雲。

等他回來,眾將便紛紛圍上來,紛紛施禮祝賀。

毛文龍封為平西侯,郭大靖升為總兵,都是大喜事。而且,郭大靖的升遷,也開啟了他們的晉升空間。

東江鎮的特殊性就表現在此,中下級軍官,都是毛文龍任命,向兵部報備,其本上都能獲得批准。

唯獨副將和總兵,兵部沒許可權,朝廷也不會輕易批准。

郭大靖在東江軍中的軍功和地位,幾乎是無人能比的。他如果卡在副將這個級別,那別人就只能再往下,不可能超過他。

相比遼鎮的將領,東江鎮軍官的晉升說起來容易,但卻多要靠實打實的功勞。

而作為體制內的關寧軍,在升遷上更要靠關係。吳襄與祖大壽聯姻,才算融入遼西軍頭之中。

吳三桂升為遊擊時,寸功未立,只是其父吳襄官復原職,這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
三年升參將,五年升副將,七年升總兵,看似一步一個腳印,但要論數戰功,卻是可憐得很。

當然,若和郭大靖相比,估計也只有毛文龍借開鎮東江的東風,如坐火箭般地躥升而起了。

時來天地皆同力,運去英雄不自由。

郭大靖有些感嘆,自己魂穿到最壞的時代,可正是這最壞的時代,才使自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脫穎而出。

“郭帥,請借一步說話。”

“封妻廕子,晉爵封侯,此乃無上榮耀。”劉興祚哈哈笑著,說道:“郭帥,雖然未回金州,可此地也無危險。是不是在此暫歇一日,慶祝一番?”

郭大靖撓了撓頭,本不欲答應,但看到眾將熱切期盼的眼神,卻只好點了點頭,說道:“也罷。萬歲既送來了犒賞,便在此歇息一日。”

欽使不僅是宣旨,還帶來犒賞銀一萬兩。此地又臨近永平城,採購酒肉之類的也方便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