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二章 遼東新生活的憧憬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願望是好的,可崇禎實在是操之過急,而越是急迫,就越是昏招不斷。
如果說袁崇煥的所作所為象是建虜的奸細,那崇禎的表現,比袁崇煥的危害更大,更象是建虜的臥底。
郭大靖不想吹牛,也不想實話實說。畢竟戰爭是有意外的,他計劃得很好,誰又能保證能順利實施呢?
如果他說三年差不多就能平遼滅虜,那豈不是證明袁崇煥的五年平遼不是虛言欺君?
所以,儘管他對於三年或五年之內能夠平遼是有信心的,卻不會輕易說出口。
特別是現在,剛覺得被袁崇煥忽悠而惱羞成怒的崇禎,再聽別人說幾年幾年,難免會觸到他的痛處。
“萬歲英明神武,將士效命,平遼滅虜是肯定的。”郭大靖躬身拱手,藉此鬆開了曹化淳的手,慨然道:“請曹公公轉奏萬歲,東江軍必將竭誠報效,奮勇殺敵,了卻君王天下事。”
曹化淳眼睛一亮,說道:“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身前身後名。郭將軍,亦是通曉詩詞?”
郭大靖撓了撓頭,赧然道:“末將一個粗壞,偶爾記得一句,可不比曹公公的學問。”
“謙虛了,謙虛了。”曹化淳覺得象郭大靖這般年輕的武將,能識文斷字已經是相當了不起,還記得幾句詩,就更難得了。
曹化淳的文化水平不低,作為太監,算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後世還有詩句留下,最出名的一句是“居家六載還遭謗,並信從前史不真。”
那是無良文人把在北京開城迎闖王的汙水潑在曹公公身上,他卻欲述無門,萬般無奈才發出的感嘆。
委屈嘛,誰讓你是太監呢!
歷史是由文人寫的,那些道貌岸然的東林黨,把自己人寫得多好,直到後世還矇蔽了不少人,以為他們有著憂國憂民情懷的高尚人士呢!
郭大靖和曹化淳等人回到巡撫衙門,才仔細講述目前戰局的大概情況。
多爾袞兄弟率領著數千人馬,還有皇太極所部的兩千多騎兵,在遷安會遭到東江軍的截擊,但卻無法徹底阻斷他們出關的生路。
郭大靖把主力都集中在遵化,偏師只有石門的特戰營,以及遷安的兩千火槍兵。憑這樣的兵力,他也沒要求這兩支部隊阻擊,而是截殺。
莽古爾泰和代善的人馬被特戰營堵住逃竄之路,最後被夾擊全殲,有著很大的偶然因素。
郭大靖也沒想到火箭的集中轟擊,給建虜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影響。或者說,他是有所低估。
其實,但凡見過大反攻時的火箭覆蓋轟炸,不管是建虜,還是東江軍,都是震撼以極。
郭大靖還不知道,劉興治、張攀、劉興祚等將領,已經對他崇拜敬畏,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在劉興治等將領看來,東江軍已經具備了與建虜在野外擺開陣勢,堂堂正正作戰的實力。
在上千枝火箭的狂轟濫炸下,他們不認為建虜會不產生混亂。一輪不行就兩輪,光用火箭也能把建虜打趴下。
這樣的想法也沒錯,火箭輕便靈活,能夠多管發射,單位時間內投放的彈藥量,比普通火炮高了十數倍。如此兇猛的火力,確實很難抵擋。
但郭大靖卻不是如此樂觀,他的謹慎心理,還是儘量要避免與建虜進行大規模的野戰。
除非騎兵能達到他所希望的數量,能夠有機動力量抵擋建虜騎兵在廣闊原野上的縱橫迂迴。
“曹公公,這是奴酋代善、莽古爾泰和薩哈廉的首級,還有他們的金盔、大旗。”郭大靖命人拿來足夠象徵意義的戰利品,“如向朝廷上奏具體的斬首數字,還需要等上兩天。”
曹化淳眼睛亮了起來,說道:“先報個大概數字,萬歲在京師可是急盼著勝利的訊息呢!”
郭大靖點了點頭,也理解曹化淳的心思。但有些事情,他希望能透過此次上奏,一併說清,並讓崇禎看看那些讀書人的無恥嘴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