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章 整裝待發,破關入寇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正如郭大靖所希望的,張燾一直在武裝和訓練水師。
原本只是操船運貨的水手,現在也會操作火槍。再加上船上的火炮和炮手,相當於兩三千人的武裝。
“待郭某班師回到遼東,再向毛帥請示。”郭大靖對於張燾的請求,只是略微想了一下,便點頭答應。
張燾喜出望外,拱手致謝,“多謝郭副帥。只要您向毛帥提起,此事就定然能成。”
朝廷給東江軍定了兵額,但東江軍已經超出很多,超出的兵額,全靠著軍票來支撐。
可儘管是用軍票給將士們發放糧餉,但也不是濫發,也不是誰都能領到的。比如水師,就有很多水手不算兵員,只能領最基本的糧食補貼。
當然,水手的家眷也不算軍屬,不享受優惠的政策,和老百姓一樣。
張燾訓練水手、裝備火槍,也是在做好準備。否則,毛文龍和郭大靖肯定不會承認這些人符合士兵的標準。
對於郭大靖來說,本來就要組建類似海軍陸戰隊的兵種,只是總兵力還不是很充足,才暫時擱置。
不管是不是水手,能拿起槍打仗,就算是士兵,這個標準並不算太低。
而且,以後的陸戰隊,也是要抽調作戰經驗較豐富的步兵,兩下混編,也彌補了水手在實戰方面不足的缺陷。
不只是水手,民兵也要逐漸達到拿槍能戰的程度,逐漸向著全民皆兵的目標邁進。
至於糧餉,有廣袤的土地,那就是財富,又何愁付不起?
在思維上,郭大靖總要比別人廣闊一些,看得也更遠,不會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利益。
張燾心情大好,和郭大靖談天說地,兩人言笑不禁,關係似乎又近了一層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戰爭的腳步越發臨近,古老的長城也擋不住建虜的攻襲。
十月二十五日,建虜到達柳河,離長城還有兩日行程。
在這裡,建虜分兵兩路。左翼由阿巴亥、阿濟格等率領,朝向龍井關、洪山口;右翼由多爾袞等率領,向大安口行進。
十月二十七日,阿巴亥、阿濟格率兵潛攻龍井關,一舉攻克。
明軍駐洪山口參將、漢兒莊副將聽到炮聲,率兵趕來援救,被建虜擊敗,副將易愛、參將王遵臣陣亡。
翌日,建虜趕至漢兒莊城外,明軍副將屬下左營官李豐澤,率城內人剃髮出降。
隨後,建虜又攻克洪山口中城,招降潘家口守備金有光。建虜繼續前進,在遵化城五里外立營,致書招降巡撫王元雅。
至此,建虜已殺入關內,警訊四傳,京畿地區時隔數百年,再次成為了戰場。
袁崇煥得到報警後,立刻暴露出了他高超的“軍事素質”,急令平遼總兵趙率教率四千兵馬,走撫寧、遷安這條路線趕往三屯營,馳救遵化。
要知道,從山海關到遵化有二百多里路,建虜從喜峰口到遵化只有五十多里路。而且,接到警報時,建虜已經不知道在何地了。
況且,趙率教只帶著四千騎兵,要協防遵化,還不如繞道趕往薊州,在此地堵住建虜。
十一月初二,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在遵化和三屯營間遭到伏擊,四千騎兵全軍覆滅,趙率教也中箭陣亡。
建虜消滅趙率教的赴援軍隊後,一反四天來按兵不動地態勢,主力迅速西進。
初三凌晨,建虜抵達遵化城下,城內地內應立刻開啟城門引建虜入城,明巡撫王元雅自殺殉國。
同時,建虜還對三屯營發起了攻勢,並在一個時辰內破城。
在封閉了後路側翼的戰線缺口,建虜隨即向西發展,沿著趙率教地來路疾行而進,行動再也沒有一點緩慢地樣子。
7017k